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驻沈全国政协委员将再次就《四库全书》返还沈阳一事递交提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本着促成沈阳“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调甘肃省政府尽早将《四库全书》归还沈阳故宫。
其实,关于《四库全书》归还沈阳故宫的提案已经连续多年递交全国政协会议。去年,辽宁省也曾以“书阁合一”为由向全国政协会议递交提案,要求甘肃省政府尽早归还《四库全书》,从而使沈阳故宫内专为藏书而修建的文溯阁与《四库全书》“书阁合一”。然而,直至今日,文溯阁仍空盼《四库全书》。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前有消息报道,2004年,甘肃省将完成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拟建成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并投入使用。有专家认为,甘肃如果也修建文溯阁藏书楼,那么《四库全书》返乡还沈的步履将变得更加沉重和迟缓。
在2月9日召开的在沈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四库全书》“回家”一事再次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委员们正就归还《四库全书》草拟提案,并将联名递交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市文化局文物处孟繁涛处长表示,依据目前条件,惟有沈阳文溯阁有可能使《四库全书》实现“书阁合一”。尤其是今年6月“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结果即将揭晓,《四库全书》与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书阁合一”,无疑将为“一宫两陵”“申遗”成功增添一块砝码。
背景介绍:
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仿效前代“明主”文治之举,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将天下书籍按“经、史、子、集”重新删定。编书工程历时10年,抄成7部,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圆明园)、沈阳、承德、杭州、扬州、镇江的专修藏书阁。
1914年,沈阳故宫文溯阁的《四库全书》被运到北京,此举在当时引起了辽沈地区人士的不满。1925年,张学良将军曾亲自出面进行交涉,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得以回归故里贮于原库,并刻《四库全书运复记》碑以记其事。至1949年建国,七阁所藏《四库全书》,仅有沈阳故宫文溯阁“书阁合一”。
1966年10月,因战备需要,经文化部协调,《四库全书》被运往甘肃代为保管,至今已38年。
本报记者 郭宏颖 实习生 喻庆 陈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