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中国第一台自制蒸汽机车在四方机厂试制成功 老工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忆当年研制过程困难重重 1952年7月26日,新中国第一台自制蒸汽机车在青岛四方机厂试制成功。8月1日,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火车头披红挂彩,在人们的载歌载舞中接受首长和青岛市党政领导及广大职工的检阅……从此,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永远结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翻开 [背景] 中央委派研制任务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与此同时,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为了能够拥有我国自行研制的最先进的蒸汽机车,加大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支持抗美援朝斗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由青岛四方机厂承担研制新型蒸汽机车的任务。接到任务后,四方机厂立即成立了由厂领导、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组成的设计攻关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解放”型(JF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图纸的设计,并加紧进行研制工作。 [见证] 客服困难自行研制 1952年8月1日,青岛四方机厂厂区内挤满了等待的人们,当“八一”号身披彩绸,鸣着汽笛终于在天光明媚中徐徐向人们驶来时,歌舞声、欢呼声响彻天际,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台自己研制的蒸汽机车的问世。当时年仅19岁的车间技术员孙恩正也挤在攒动的人群中,作为“八一”号蒸汽机车研制的亲历者,他的心情比其他人格外激动和兴奋,其间的辛酸和困难也只有像他一样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如今年近8旬的孙恩正老人回忆起这一幕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49年底,16岁的孙恩正考进四方机厂当学徒,分配在机车车间,据他回忆,当时的四方工厂已经有较丰富的修造经验,但要自己制造机车还是头一次。据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厂志资料记载,自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952年,70多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奔跑的机车,没有一台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只能依靠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等国家进口。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那时候,四方机厂的职工们非常渴望在解放后结束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当时听说把制造蒸汽机车的任务交给他们,工人们都很高兴。 孙恩正老人说,当时要自己制造机车,面对的困难是很多的,首先机车制造的关键技术都由国外厂家垄断,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只能靠摸索来推进,难关之一就是车上的重要部件——月牙板,它是从四方工厂的老工人丁学文手中诞生的。月牙板表面硬度高,需要进行表面渗碳处理,这项技术,几十年来都被发达国家垄断,一直是生产中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厂里没有完备的化验室、化学药品也不多、有关的技术知识更不足,丁学文怎么能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白天,他去商店询问化学药品的含碳情况;晚上,他让孩子给他读化学书,从中学课本了解化学知识;经过日夜揣摩、学习,他又去买来赤血盐加上牛骨、水胶等反复试验。最终,他研制出了完全符合标准的月牙板。 58年后荣归故里 根据工厂史志记载,1952年4月,朱德来到四方机厂视察,他对工厂自行研制机车寄予厚望,作出了“四方机厂工人要为中国人争气,造出自己的国产机车”的重要指示。在朱德视察工厂三个多月后,1952年7月26日,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组装完成并试运行。该机车因为“八一”前夕诞生而得名。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独立制造机车的历史,翻开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 1952年8月,“八一”号开始投入运营,肩负起抗美援朝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在此后几十年岁月里,该机车始终奔驰在铁路线上,为祖国铁路运输和经济建设服务。1992年5月30日,“八一”号在淮南机务段光荣“退役”。之后,该机车参加了历次蒸汽机车节展示活动,并由大同工厂保存。在四方机厂喜迎建厂110周年之际,大同工厂将该机车赠送给南车青岛四方股份。2010年5月26日,“八一”号蒸汽机车经过长途运输返回故里,并于建厂110周年前夕完成整修和整备。 |
上一篇:郝建秀工作法 一辆马车引来创新
下一篇:1991年青岛首届啤酒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