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官方新闻
办好全运会 夺取“大金牌”——访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十一运会青岛赛区 2009-10-07 09:54:24 人民网
  

    办赛中克服了两大困难

    1、资金保障的困难。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山东省及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确保了各项筹办工作的顺利平稳进行。首先,在整体思路上,坚持把筹办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全运经济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降低了金融危机给十一运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在用好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组委会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筹措办赛资金。学习借鉴了北京奥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经验,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指导,对整个市场开发的资源体系进行科学界定划分,从行业定位、准入门槛、赞助商等级设定、赞助商回报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十一运签约资金、物资和服务额达6亿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历届全运会。在多种措施的作用下,十一运筹办资金按时到位、保障了各项筹办工作的顺利开展。

    2、赛区协调的困难。十一运在全省17市都有赛事,这在体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主题的同时,也给筹办工作带来了工作协调上的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成立了山东省筹办十一运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指挥,并对十一运组委会和各赛区组委会进行了事权责任划分,编制了整体工作进度表和各专项工作进度表,使得筹办组织工作职责明确、有序推进。

    ★记者:山东省是十一运会东道主,既要办赛,还要参赛。山东提出了夺取办赛“大金牌”的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在参赛方面,山东方面制订了什么样的目标?

    ★★姜大明:由山东承办十一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重托。山东有信心,也有能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举办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满意的全运盛会。

    山东是十一运会东道主,既要办赛,还要参赛。从筹办之初,山东就提出,以一流的服务保障为支撑,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构建出人才、出成绩、多赢共赢的竞技平台。

    随着筹办工作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山东对十一运筹办工作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把握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深化,对山东筹办目标都有了更完善、更高层次的认识。山东明确提出,不仅要努力展现体育发展的成果,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还要为各方面提供最好的条件和环境,让所有运动员、来宾和人民群众满意,努力夺取办赛的“大金牌”。

    这个“大金牌”,有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搭建好竞技平台。十一运会首先是竞技体育的舞台。我们将坚持以竞赛为中心,以运动员为主体,以一流的场馆设施建设、一流的竞赛组织、一流服务保障为支撑,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让全国各体育代表团健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创造佳绩。二是创建好共赢平台。充分发挥十一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拉动作用,充分实现其长远效益,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山东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三是创造优良环境。紧密结合整体筹办工作和山东工作大局,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出平安祥和、整洁优美、文明健康的环境氛围,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山东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展现山东时代发展新形象。

    十一运会上,山东也是参赛单位。山东体育代表团8月26日正式成立,共有1175人,其中运动员710名,教练员119名。希望山东运动员在十一运会上,充分发扬体育精神,顽强拼搏,不断取得佳绩,为山东体育事业发展再续华章。同时,山东在赛风赛纪方面也做出严格要求,确保“干净”参赛,在赛风赛纪方面不出问题,充分展示山东体育健儿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现山东人民的良好形象,真正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胜利、双丰收。

    ★记者:承办十一运会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东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型体育赛事。山东为筹办这次大型赛事,在办赛理念、办赛模式上采取了哪些不同以往的创新举措?

    ★★姜大明:山东在筹办十一运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借鉴历届全运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从山东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办赛理念、办赛模式等方面都有一些创新。

    在办赛理念上,十一运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这也是本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这个理念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使十一运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丰富和有力拓展。为了把“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办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其内在价值,我们还提出了“开放办全运、创新办全运、节俭办全运、文明办全运”的“四大原则”。办赛理念的创新,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到我们办赛体制或者说办赛模式的创新上。这次全运会,我们实行了“举省办全运”的开放式办赛模式,即实行以省会济南为主赛区、其他16个城市为分赛区、全省共同承办的办赛模式。

    大家都知道,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多元带动效应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承办权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以往国内外的大型体育赛事,一般都是“一城市举办”模式。这个模式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一是从筹办工作本身的角度来讲,“举省办全运”为筹办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支持。我们实行“举省办赛”,比赛项目分布在全省17个城市,使全省各市的人民群众参与全运、共享全运的热情空前高涨。十一运会的办赛理念、筹备方案、主题口号、会徽、会歌、吉祥物、宣传画、开闭幕式方案等,都公开征集,直接参与人数达到10多万人。省民意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全运会知晓率达到92%,其中95%的市民希望能够为全运贡献力量,办好十一运已成为全省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从发挥全运会多元效应的角度来讲,“举省办全运”让全省各地共享了发展机遇,让全省人民共享了发展成果。近几年来,山东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水平大为提高,具备了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或分担某些比赛项目的能力。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给每个市都安排了比赛项目,一方面解决了投资过分集中的问题,实现了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赛后比赛设施闲置浪费的隐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模式,把全运的效益从一个城市的“点”扩大到全省的“面”上,这也是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加快“和谐山东”建设意义重大。同时把举办压力化整为零,确保了举办工作的顺利圆满。我省还借“举省办全运”的契机,力推全民健身。全省投资43亿元,规划建设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投资6.5亿元,已完成3.2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全省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全运会带来的好处。

    ★记者:承办十一运会对山东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产生怎样的拉动作用?山东又是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延伸放大十一运会的效应?

    ★★姜大明: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我们以承办十一运会为契机,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步伐。承办这一赛事,极大地提高了全省人民的体育意识,激发了全省人民的体育热情,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同时改善了体育场馆设施,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竞技体育实力得到增强,山东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十一运会“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和遍布全省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群众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竞技体育连创佳绩,山东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再创历史最好成绩,竞技体育的实力进一步夯实;三是体育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新建和改建的一大批体育场馆设施将为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科研和群众健身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是通过承办十一运会,将为山东培养和锻炼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赛事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管理人才,这些宝贵的体育财富将是山东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经过十一运会的洗礼,山东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山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承办十一运会,将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新机遇、新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社会,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已远远超出其自身。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行为、体育文化现象,而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融合,与各项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大事,全运会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承办十一运会,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山东现代化建设的内外环境进一步优化。(记者 马跃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