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官方新闻
办好全运会 夺取“大金牌”——访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十一运会青岛赛区 2009-10-07 09:54:24 人民网
  

1

    人民网济南10月6日电 距离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还有10天,山东省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十一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省要举全省之力,搭建一流的十一运会竞技舞台,要为各方面提供最好的条件和环境,让所有运动员、来宾和人民群众满意,努力夺取办赛的“大金牌”。

    ★记者:今天距十一运会开幕还有十天,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请姜省长简要介绍一下筹备工作中有哪些引人关注的亮点和特色?筹办过程中成功克服了哪些困难?

    ★★姜大明:作为东道主,山东省在过去4年时间里走过了不平坦、不平凡的筹办道路。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以“创一流水平、促和谐发展”为目标,在办赛理念、办赛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主要特色和亮点有:

    第一、创新办全运

    在这四年的筹办过程中,首先是对办赛与参赛的思想认识、工作把握方面的创新。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多次明确要求,在十一运会上,山东不仅要取得良好比赛成绩、展现竞技体育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各方面提供最好的条件和环境,让所有运动员、来宾和群众都满意,夺取办赛的东道主“大金牌”。山东在十一运上既要搭台,又要唱戏,但更重要的是“搭台”。

    这一创新使山东在筹办目标方面有了更完善、更高层次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在济南设立了全运会历史上第一座全运村,为广大运动员、媒体记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首次设立两级组委会模式,除了十一运组委会外,还在各个分赛区建立了赛区组委会,取代了以往分赛区由竞委会负责的模式,这使得整个筹办组织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全民办全运

    全民参与全运、全民共享全运,这从本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山东的17个城市都承办了全运会的相关赛事。在筹办过程中,还注重充分集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吸引群众对全运会的关注和参与。城市运行管理、场馆建设改造、环境氛围营造也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在兴建和改建比赛场馆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场馆的赛后利用,尽可能地把场馆建在居民区和学校区,并为方便群众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各地还投巨资兴建了一大批全民健身设施,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点三线”工程,即以济南市为中心,在济南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十一运会群体项目展示的主场馆;以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一线,组成东部沿海城市群全民健身景观线;以泰安、济宁(曲阜)、临沂、枣庄、莱芜为一线,组成南部历史文化名城全民健身景观线;以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为一线,组成沿黄地区全民健身景观线。各市在“一点三线”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城镇乡村,规划建设一批体现当地特色的全民健身精品工程。这些全民健身设施与当地全运会比赛场馆相映生辉,不仅将成为十一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必将实实在在地给当地群众带来福祉。这让全运会真正成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让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共享全运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第三、节俭办全运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十一运会把节俭、廉洁办赛摆在了筹办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提脱离实际的要求,不盲目提高标准,在保证各项赛事和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杜绝铺张浪费。例如,场馆建设中,全省17个赛区新建改造比赛和训练场馆共计129个,其中新建场馆44个,改造场馆达到了85个。我们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社会资源,能改建的不新建,能搞临建的就不搞永久的。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