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魏国华:默默坚守、苦心探索华泰“匠人精神”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张进刚 2016-12-01 09:44:15 字号:A- A+

    青岛新闻网11月30日讯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我国古代的鲁班、黄道婆都是优秀工匠的代表;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但是,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11月30日上午,“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东营市广饶县的华泰集团,带您走进一位用匠人精神来诠释踏实做人,用心做事的平民英雄。

    从一线操作工到技术骨干,24年来,华泰集团技术工人魏国华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在电气自动化方面不仅攻克了大量的技术硬骨头和各种难题,坚守着自己不忘初心的匠人精神,同时也在平凡的岗位上描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轨迹。

    1992年,21岁的魏国华在技校毕业后分配在华泰集团当电工,负责车间内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早在当初厂里新上40万吨造纸生产线设备时,网络设备总是出现突发性故障停机的问题,每次停机,整条生产线都陷入停滞状态,北京、上海的专家都解决不了,甚至聘请的芬兰专家连续几天也查找不出问题。

    “这个故障有时一天几次,有时几天也没事,但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一停一开,整个车间水、电、气的损耗几十万元就没了。”魏国华回忆说。

    为此,魏国华把自己闷在车间里,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反复琢磨,从生产线的网络质量、到软件的编程,再到线路接触等一项项的进行排除,最终发现是地线的接地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凭借着这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魏国华硬是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解决了一道道技术难题。

    “我就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比较追求完美,只要把这个工作交给我了,我就保证让你满意。比如以前,负责电仪的工作人员天天修航车,这些设备越修越烂,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毛笔在电仪板上涂上绝缘漆,可以说光这么一点,故障率就下降了80%。”提到这些了不起的成绩,魏国华十分淡定,他把善于钻研的韧劲在工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一把好手艺吸引了许多企业、技校高薪聘请魏国华,但魏国华却选择了坚守,并把每一次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总结起来,向其他人传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

    华泰集团副总经理聂义彬告诉记者,他对魏国华最大的印象就是执着,“魏国华在处理电气问题方面非常执着,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非把问题解决了不可,这是我最佩服的,他的思路非常宽广,这个路子解决不了从别的方面继续解决,直到解决了问题为止。”

    在华泰职工的心目中,只要与电有关系的,不管是仪表、电气,还是自动化,即使是外国专家来了也解决不了的,魏国华都会给大家带来希望,他被行业内称为“国际一流造纸生产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守护员”。魏国华先后主导或参与完成重要革新成果8项,其中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厅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东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通过东营市科学技术局的技术成果鉴定。

    日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产业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初步人选公示名单,华泰集团魏国华通过2016年度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选,成为东营市首位产业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认为,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最好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华泰集团不断探索,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走出厂区。

    记者了解到,华泰集团拥有行业领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0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内造纸行业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早在今年6月28日,华泰集团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在孙武湖酒店召开。引进的张红杰博士是华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的,也是华泰集团引进的第六位博士后。工作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五名,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四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张进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