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一周"纪"录]内部接待翻新花样,清明怀念源远流长

来源:-- 2016-04-05 09:01:12 字号:TT

    第一话 单位食堂搞接待,能吃掉多少钱?

    单位食堂一般都是家常便饭,味道也普普通通,就是吃个方便省钱。可是有些单位的食堂就比较生猛了,比如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检察院的食堂。

    广东省纪委在本周的通报里提到,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清远市清城区检察院单位内部饭堂接待餐费78.18万元,购买大量高档烟酒茶等296.61万元。食堂啊,这是食堂啊,光接待就吃掉那么多钱!你咋吃的,教教我呗!

    其实很简单,披着食堂的羊皮,吃着公款宴请的狼食。

    无独有偶,2015年6月以来,湖北省的纪检监察机关到各部门单位的机关内部食堂、培训中心逛了一圈,就揪出违规消费等各项问题25476个,追究责任3422人。

    小小一个食堂,不但有油腻,还有恁多猫腻,这“四风”新动向不得不令人警惕。

    “四风”问题整治了三年多,清新小风呼呼扑面,可还有些领导干部老不自觉,对中央要求阳奉阴违,开动脑筋玩起“变形记”,比如“矿泉水瓶里装茅台”、“‘红塔山’盒里藏‘熊猫’”;送礼改用微信红包或物流快递;不让公车私用?那好,我私车公用,各项车辆花销用公款报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由来已久,不可能一下子除根儿。过去三年多取得的成绩大家都看得到——风气确实好转了,很多事情“不敢”了;但也要在心底明白——面上好转,暗潮不歇,“变形记”屡屡上演,稍一不慎就反弹,离党中央的要求、大伙儿的期盼还是有很大距离。

    上头那些“四风”隐身衣、新动向的出现,跟一些干部仍然存在的特权思想、观望心理和侥幸心理有关,也是因为制度有漏洞、监督不到位。往后,还得多给一些领导干部上上眼药水、转变一下三观,也得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当然还有一个大家最喜闻乐见的重头措施,就是严厉查处,露头就打。比如加强监督检查,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搞搞明察暗访,也要鼓励群众举起手机“咔嚓嚓”,闪关灯下无死角。越往后执纪越严,典型问题统统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第二话 1个纪检组,怎么监督13家单位?

    说的是中央纪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这家纪检组在统战部办公,只有20个人,却要盯着中央统战部、中央台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家宗教局、国务院侨办等13家单位,光司局级以上干部就有600多名……呃,子不歇都替他们头大。

    却听他们说:我们不怕不怕啦,不怕不怕不怕啦……我们有个好办法,问责呀。

    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约谈了被监督单位的领导班子,督促他们扛起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好本单位的干部。单位纪律松弛,干部老出问题?对不起,问责咯。纪检组组建以来,已经对相关部门4家直属单位8名领导干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问题进行问责。现在13家单位都把主体责任这事儿放在心上了,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都开始发挥作用。

    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是个好东西;督促落实主体责任,问责是个好东西。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具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会被问责?对党的领导作用没有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了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问题、巡视整改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单位,都要严肃问责。

    问谁的责?问哪些责?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上追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也就是说,出了事儿,除了当事人被处理,同级党委、纪委要被问责,相关领导也要被追究责任。

    怎么个“问”法?要黑下脸来找典型,或批评诫勉,或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通过问责,释放强烈信号,形成震慑,这样大家就会一下子重视起来,不敢再把全面从严治党当儿戏了。

    有了问责这个好抓手,就不用替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那20个人头大啦。

    第三话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听到有人悄悄地说:“因为可以放假啊。”

    据说,清明本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怎么就成了祭拜祖先、悼念逝者的日子呢?还得从另一个节日说起。

    在汉族的传统习俗中,每逢清明节前,人们会寒食一日,家家户户禁烟火,只吃冷食(简直是吃货的噩梦)。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一位义士。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臣子介之推追随他的左右。重耳饥饿,介之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供重耳充饥。文公复国后,介之推不求利禄,带着老母归隐绵山。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之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就把他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介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成了寒食节。

    在咱们这个吃货大国,寒食节居然是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谁说我是粽子节的?后来又发展出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成了民间第一大祭日。又因为与清明相近,渐渐人们就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过了。

    到今天,寒食的习俗已经很少见了,也许很多人也并不知道介之推的故事了,但对逝者的缅怀哀思依然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情怀。这一天,当想到逝去的亲人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曾经的音容笑貌、温言谆谆?或是昔日点滴关怀、平淡陪伴?又或许什么都记不清了,只是很单纯的怀念,在静好的春光中,清风拂来,斯人宛然。

    怀念意味着没有忘记,没有忘记才能承载着家的责任,一步一步负重前行。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如此。无论走出多远,依然懂得感恩过去、敬畏历史,不做忘本的事,不做忘恩负义的人。

    也许,这才是清明留给我们最重要的财富。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子不歇)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