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扫除"腐败亚文化" 还社会风清气正

来源:-- 2016-04-05 09:01:50 字号:TT

    1 舆情综述

    近期,《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系列报道,关注当下社会存在的一种“腐败亚文化”,引发了舆论热议。

    舆论分析称,传统文化中,“千里为官只为财”“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腐败亚文化”已绵延数千年。人情社会里,所谓“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办事先送礼,平事先拿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情面看钱面”等观念仍颇有市场。“办事求人”的逻辑起源,就在于“腐败亚文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的共识,推进作风建设凝聚的合力,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社会希望健康文化来取代“腐败亚文化”。有舆论指出,治理“腐败亚文化”这样的社会痼疾,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更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驱散“腐败亚文化”的雾霾,需要明察秋毫的法治之力,也需要春风化雨的文化引导,一点一滴地积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唤醒人心深处的公义良知,重塑廉荣贪耻的公序良俗。

    2 “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潜移默化

    “腐败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一旦流行开来,就会败坏社会风气,扩大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

    《三湘都市报》撰文分析,“腐败亚文化”的扩散为不良思想的萌动种下了“祸根”。实际上,“腐败亚文化”就是腐败的社会思想基础,其所涵盖的一些现象因为人情世故的遮掩,会让公众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警觉,非但不深恶痛绝,反而会去身体力行。社会有了这样的“腐败亚文化”基础,不劳而获、贪污腐败等苟且龌龊的不良思想,也就开始萌动。

    长城网发文称,“腐败亚文化”在医疗、教育等部门大行其道,正常的教学秩序、医疗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因此被打乱,极易引发社会不公。反观“腐败亚文化”现象背后当事人的种种心态,无不是当事人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利益最优选择,是“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的一种投射。“腐败亚文化”悖情悖理,如果任其大行其道,危害的将是整个世风。

    东方网分析指出,“腐败亚文化”的滋生、蔓延,好比温水煮青蛙,在污浊“腐败亚文化”的影响下,必然会破坏制度规矩。

    3 党员干部要带头向“腐败亚文化”说不

    要抵制“腐败亚文化”的侵蚀,彻底扭转社会风气,广大党员应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向“腐败亚文化”说不,驱散“腐败亚文化”的阴霾。

    中国网建言称,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遵循相关程序、规则、制度,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做给群众看。服务部门行业、党员干部也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拉关系、不卖人情,真正让热衷找关系、酷爱走“后门”之流无机可乘,彻底净化滋生“腐败亚文化”的土壤。

    映象网评论称,要抵制“腐败亚文化”的滋生、蔓延,党员干部、特别是手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员应该带头作表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守住纪律底线,强化规矩意识,坚持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公私分明,慎独、慎微、慎权。

    张家界在线发文强调,要发挥好每个共产党员反“腐败亚文化”的带头作用,当好“领头羊”,在遇到“腐败亚文化”对个人利益带来的挑战与考验时,应当主动抵制诱惑,不为人情关系所累,拒绝随波逐流、为虎作伥。

    4 重塑规则信仰 根除“腐败亚文化”

    从本质上讲,“腐败亚文化”是不健康的权力观在社会层面的延伸。真正做到了“在推进发展上敬业专业,在行使职权上规矩规范”,并且依靠有力有效的制度支持,“腐败亚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要消除“腐败亚文化”,一方面要对制度规则进行完善,减少灰色地带,让人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做到抓早抓小,不搞下不为例。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清廉自守的观念深入人心,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形成“伸手必被捉”的氛围,以清正廉洁文化压倒“腐败亚文化”,让人人皆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新快报》评论文章强调,面对“腐败亚文化”,既不能低估其治理的难度,更要认定治理的方向——只有从制度上压缩和破除规则被“人情化”的空间,让“明规则”真正取代“潜规则”,消除人们面对腐败时的心理困境,重塑社会对规则的信仰,我们才能真正逐步走出“腐败亚文化”的阴影。

    《扬州日报》评论认为,“腐败亚文化”泛滥的圈子,大多对应着规矩规范度不够。增强规矩规范的自净度,是遏制“腐败亚文化”的有力之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权力不作为、乱作为的空间;对于一些“腐败亚文化”的存在,只要涉及权力,不以恶小而不惩……现在,推动政府自身改革,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正体现了这样的努力。

    5 网民认为拒绝“腐败亚文化”人人有责

    “腐败亚文化”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广大网民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经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97%的网民认为,“腐败亚文化”背后的“人情”困局之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也都是受害者,因此抵制“腐败亚文化”人人有责,应全民行动;84%的网民表示,“腐败亚文化”会损害主流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感,使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崩溃,产生极度恶劣的人文环境,最终影响到经济、政治及文化体制;74%的网民称,“腐败亚文化”滋生蔓延,有法不依和执法的变通、任性是重要原因,根子在干部不受约束,不能运用法治思维做出公正决定,甚至处处想着腐败一把,民众则会迎合这种倾向,“腐败亚文化”也就有了滋长的土壤;55%的网民强调,根治“腐败亚文化”需要增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49%的网民建议,消除社会“腐败亚文化”需要从清除政风腐败的“主文化”入手,在持续“打虎”的同时,还需要下沉“拍蝇”,下大气力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此外,还有17%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腐败亚文化”折射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在路上,需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在资源相对匮乏之时,更应该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使办事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郑光魁)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