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胶东街道东草泊中心大街西侧的独居老人孙艾云心情很好,原因是他刚刚住进了拥有新院墙、新门垛的新房,而在半个多月前,他还住在一个墙皮脱落、四壁漏风、房顶漏雨的危房里。
孙艾云老人的居住条件改善多亏了街道民声联络员魏文梅。半个多月前,魏文梅在入村走访时,从村干部处得知孙艾云家境困难,便向胶东街道办事处申请为老人修缮旧屋。之后,由办事处出钱、村里出工,经过十多天的紧张维修,旧屋换了新颜,老人也住进温暖舒适的新家。
这是胶东街道办事处实施民声联络员、民声代办员制度后给村民带来的变化。记者从这个街道了解到,从今年开始,他们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闻民声而动,为民需而行”为主题,组建了由办事处机关干部担任驻村民声联络员和联企民声联络员及由村支部书记、村文书担任民声代办员的为民服务队伍。
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
胶东街道辖区地理位置特殊,曾先后经历3次合并,涉及原来的4个乡镇、72个村庄,总面积达108.8平方公里,是胶州市面积最大的镇(办)。辖区南北直线距离近25公里、东西近22公里,群众到办事处办理日常事务极为不便。同时由于办事处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各种纠纷不断出现,群众民生诉求日益多样。“种种新状况,都要求我们必须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变‘坐等上门’服务为‘主动问需’,力求第一时间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胶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宝帅说。
为了保证“主动问需”到位,街道规定,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民声联络员必须进村入户。同时,他们还要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为群众代办的事项定期向办事处报告。
“刚开始实施这个制度后,有些机关干部不重视,两个星期只给群众代办一件事,对村里的情况也不了解。对于这样没能按时进村入户的工作人员,我们进行了通报。现在,机关干部都很自觉,到了该进村的时间都下去了。把机关干部‘撵’进村、‘撵’入户,让他们与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正是我们实施这一制度的落脚点。”李宝帅说。
为方便群众办理各项审批事务,胶东办事处还让全处一百多名村干部担任民声代办员,专门为村民代办民政、计生、户口等事项。每周一、三、五,村民可以将相关事项集中交托给代办员办理。村民们开玩笑说,现在,除了结婚、离婚这样必须本人到场的事情外,大部分事情都不用自己跑腿了。
民声联络员、民声代办员拉近了政府服务群众的距离。杨家屯村一户村民的30亩树苗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眼看着树苗被吃光,这位村民十分着急。该村的民声联络员李伟荣得知后,找到镇农办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地头查看树苗的病情,并帮助这位村民找到杀虫办法。青岛茂洋公司因变压器超负荷影响了生产,联企员周焕廷知道后,跑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协调,晚上加班更换了变压器,使企业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对此该公司俄罗斯老总安德烈很感动,伸出大拇指直夸联企员有素质、有能力、办实事。
民生诉求不再“踢皮球”
民声联络员将群众的民生诉求带回来后怎么办?如果这些诉求没有得到解决,这项机制依然无法落到实处。而以往,群众诉求中责任明晰的只是少数,绝大部分属于多个职能部门交叉负责。虽然有关部门积极处置,但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往往造成“九龙治水”、都管都不管,甚至出现前期大呼隆、后期“踢皮球”的尴尬境地。
胶东街道抓住解决民生诉求的“牛鼻子”,整合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等相关部门资源,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抽调9名工作人员专门成立365民声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车辆、挂牌上岗,实施服务流程工作法,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服务,全天候出动、全过程负责,服务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政务资讯、公益服务等多个内容。
胶东街道坚持 “宁愿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群众过好日子”的理念,每年划拨300万专项资金,托底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如在处理破损“古力”问题上,按中心处理程序,经现场勘验核实后,不管属于哪个部门,都由办事处出资更换,服务效率平均提高8-10倍。
365民声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只要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小寨村排水沟年久失修造成堵塞,雨季时污水外溢,给村民出行造成很大不便。365民声服务中心得知后,立即查看现场,发现排水沟堵塞严重,同时生产路与耕地间有深沟,大型农用机械无法通行。工作人员连夜汇报领导,第二天立即联系机械重新铺设管道,并在生产路与耕地间架起了8个桥梁,使收割机、播种机顺利进入农田,受到村民的拍手称好。前段时间天气干旱,小铺村民声联络员反映村里的七个水库无水、旱情严重。365民声服务中心立即实地查看,水库大部分已经完全干涸。为了尽快缓解旱情,365工作人员立即商讨抗旱方案,并安排4台挖掘机清淤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