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青岛援助带动“民富城美”
2014-07-23 13:59:17 青岛日报

    对口援藏20年来,日喀则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与西藏第二大城市地位越来越匹配

    “援藏为什么、进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无论是进藏前,还是在藏期间,援藏干部都会无数次扪心自问。

    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菜篮子基地开发工程、乡村巡回医疗工程、希望小学援建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乡办便民服务工程……数以百计的民生项目工程,将有限援藏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让日喀则藏族同胞感受到了青岛援助的民生温度,是历批青岛援藏干部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教育软硬件大幅改善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历代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古城日喀则从甜睡中苏醒。此时,两公里外的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慢慢沸腾起来,晨读时间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清脆爽朗的读书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来自青岛的王治玉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近一年,也是第一位在日喀则担任正校长职务的援藏干部。“我不是援藏干部中最优秀的,但我一定会做到是最用心的。”正如初次师生见面会上王治玉所说的,他把真情注入到日喀则教育事业发展中,做到“援藏先援智,发展先育人”。

    “短短一年时间里,王校长为全校师生办了多项实事,解决了很多难题。”提及新校长“上任”来学校发生的变化,已在日喀则地区一高工作了18年的教务处主任朱强欣喜地说,全校以前只有9个热水龙头,很难满足2800多名师生饮水需求,通过援藏资金改造,教学楼、宿舍、餐厅如今都安装了饮水设备;学校食堂建成,解决了学生和教职工露天吃饭问题,也让教师们的午休时间更加充足……

    位于扎德东路1号的情馨幼儿园是日喀则市的第一所公办幼儿园,由青岛市第五批援藏干部和日喀则市政府共同立项建设,目前有9个教学班350位在园幼儿。记者在园内看到,这所总投资720万元建成的幼儿园,设施设备堪称一流——不仅设有多姿多彩的活动室、环境温馨的午睡室、洁净便利的盥洗室、宽敞安全的游戏场所,还配备了先进的中、小型玩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情馨幼儿园的建成结束了日喀则市无市属幼儿园的历史,也解决了部分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园长明准说。

    援藏干部投身日喀则市教育事业,帮助解决师生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是青岛民生援藏的一个缩影。日喀则地区教体局局长王莹琦说,自1995年青岛市对口支援日喀则市以来,青岛教育领域的援藏干部们将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带到日喀则,并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日喀则市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师资水平迅速提高,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科技带动农牧民致富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科技兴农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第四批援藏干部、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建说,2004年进藏后,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日喀则市“123456”经济工作方针,实施提灌站建设、育肥羊饲草基地建设和南郊自来水厂建设等多个民生项目。

    江当乡是此次提灌站建设项目的受益者。乡长巴桑次仁告诉记者,“江当”,藏语里意思为“凝固的铁浆”。江当乡平均海拔3782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春小麦、荞麦、油菜和土豆,但由于水资源极度缺乏,最长三年没有下雨,“小鸡蹲着能吃到长在地里的粮食”。

    然而,随着援藏提灌站和机井项目的建设,江当乡近年来硬化水渠20公里,修建水塘13座,如今实现了灌溉率100%。“更值得高兴的是,粮食亩产从350斤提高到600斤,人均纯收入也翻了三番。”巴桑次仁说。

    与江当乡不同,在年楚河西岸的甲措雄乡,青岛援藏干部因地制宜,帮助比杂村探索出一条合作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乡长张广说,今年,在第七批援藏干部帮助下,总投资200万元的农业机械示范点在甲措雄乡比杂村成立,完成春耕1600多亩。

    “村民以前都用犏牛耕种,效率低、消耗大。”比杂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犏牛每年只使用两次,每次大约半个月,机械淘汰犏牛,不仅把耕种效率提高了三倍,也把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了土地的流转,提高了农牧民收入。

    位于日喀则市甲龙沟的日喀则工业园北区,由第六批援藏干部规划建设,如今正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工业园三面环山,原来是垃圾处理场,前期已经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副书记王富军说,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高原特色藏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是工业园区的主要项目,目前有六家规模以上公司落户,年底将会达到10家。

    “光伏发电项目由第六批援藏干部引进,2011年7月6日投产。”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副总经理李磊告诉记者,项目现在共有4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发电量约60万度,可以满足日喀则市白天用电量的20%。

    如今,随着日喀则工业园北区的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即将开通优势,日喀则工业园南区规划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以拉日铁路日喀则站为载体,我们正规划10平方公里,建立囊括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发展预留区的日喀则工业园南区,带动城市更好更快发展。”王富军说。

    打造高原宜居幸福城

    1995年5月,青岛市第一批援藏干部抵达日喀则,制作了第一张日喀则市城市规划蓝图,开始了对这座高原历史名城的现代化构想。

    1998年5月,第二批援藏干部带来青岛设计院专家,帮助实施整座城市的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拓宽改造“青岛路”和18条小巷小街。

    ……

    2013年6月,第七批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启动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实施 “南进”、“北控”、“东跨”、“西优”战略,努力在具有藏区特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在青岛市七批援藏干部接力下,日喀则市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20年翻了三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日喀则市市长桑珠次仁说。

    如今的日喀则,也正在着手“创城”——通过打造品牌农业高地、特色工业重地、生态旅游胜地、后藏文化强地、和谐稳定福地,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城市、面向南亚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后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团结和谐特色突出的幸福宜居城市”目标。

    在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市委书记王波看来,高原宜居幸福城的打造离不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工作的创新。王波告诉记者,第七批援藏干部坚持对口援助民生导向,提出了“六化”文化名城建设的城市管理思路,逐步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工程。

    “投资1300万元对老城区和部分新城区路灯改造,在15条市政主次干道安装1264盏LED太阳能路灯”、“投资1400万元对‘青岛路’实施高标准美化改造,打造日喀则市最靓丽的‘景观大道’”、“投资700万元分批购置14辆环卫作业车,提高环卫机械作业率,改善环卫质量水平……”城区扩大后,青岛援藏干部完善城市功能和细化城市管理细节的种种举措,日喀则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普布欧珠看在眼里。

    “20年来,日喀则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与西藏第二大城市地位越来越匹配。”普布欧珠说。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