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影星章子怡控告《苹果日报》及《壹周刊》诽谤案件,1月20日,香港法院判被告支付原告章子怡约39万港元诉讼费。这是继去年12月14日,章子怡控告美国某中文网站莫须有的曝其“性丑闻”案获胜后的又一次胜诉。
读罢这则新闻,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反思:
一则为章子怡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勇气叫好。众所周知,在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搞所谓的独家新闻,肆意捏造虚假、歪曲事实的报道。一些明星、名人一不小心就“被离婚”“被包养”等,甚至有的躺下也中枪。在原本相对复杂的娱乐圈,这些往往经过精心策划的流言蜚语,“有鼻子有眼”,又恰好应了某些人的八卦心理,总是被频频关注。而面对这些谎言谣言,明星们往往选择保持沉默、忍气吞声、无可奈何。而这次就不同,章子怡不再沉默,面对造谣的美国某中文网站和转发此消息的香港《苹果日报》《壹周刊》,她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从这点上来说,章子怡勇气可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二则这起事件对一些媒体自恃、鼓吹的新闻观、新闻自由等是一次有力的反击,包括个别极不负责任的香港媒体。长期以来,这些媒体自诩他们的新闻更真实,他们的媒体更具公信力。这起关于章子怡“性丑闻”的虚假报道,无疑让这些媒体“打了自己嘴巴”,“端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事实上,为了发行和吸引眼球,这些媒体已习惯于不择手段、夸张炒作,特别是利用狗仔队窥人隐私、恶意中伤,争议频发,声名很臭。因此,这起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不负责任、随意造谣的媒体是个教训,告诫他们今后报道多点事实依据,少点捕风捉影、造谣中所,免得官司缠身。
三则反映出境内外舆论生态环境的乱象,一些西方媒体善于给他人贴上“政治化”的标贴,香港极个别媒体跟着起哄。表面来看,章子怡遭诽谤是一起娱乐八卦事件,实则不然,“高官”的卷入已将这起事件涂抹上复杂的政治动机。章子怡“性丑闻”案件,不过是其中一例。比如在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政策上,一些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习惯按他们的价值取向进行解读。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甚至不惜对中国境内发生的一些敏感事件恶意曲解,误导舆论。其实,这种遭歪曲、失实报道的也不只是中国,一些非西方阵营的国家也受过这种窝囊气。2011年8月,西方媒体报道说,卡扎菲二儿子赛义夫已被逮捕,但次日凌晨赛义夫却出现在记者会上,并斥责西方媒体。在互联网上稍加搜罗,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一个国家的媒体难免会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但这不等于为了自己的政治动机,就可以罔顾事实、造谣诽谤、误导世界舆论。
章子怡所谓的“性丑闻”事件至此已真相大白,这不过是美国某中文网站杜撰,香港《苹果日报》《壹周刊》跟风炒作的虚假新闻,这些媒体已为此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需要警醒的是,章子怡遭造谣中伤事件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今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再次遭遇此类造谣中伤事件,应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到底。这起事件同时也警醒每一个网民,对于类似美国某中文网站及《壹周刊》等这样的媒体,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防止他们的“别有用心”轻易得逞。
上一篇: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