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崂山区,无论是位于中心城区的大小埠东、三个麦岛社区的居民,还是远在崂山景区内的卧龙、磅石、河东、双石屋的社区居民,不用走多远,就能在新近投入使用的新型社区里享受到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崂山区居民在新型社区里可以办100项服务事项。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群众的窗口。 开启百姓新生活
走进沙子口中心社区,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栋栋漂亮的新楼房,宽畅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房前屋后绿荫花团,人们幸福的笑脸,汇成一幅其乐融融的美丽画卷。段大爷是这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一名普通住户,他满怀喜悦,“现在生活过得可舒心了,俺村的很多人都住上了楼房,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该社区配套了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还建有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这只是崂山区新型社区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崂山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目前村庄的分布及未来崂山空间发展格局,以加快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按照服务融合型社区一般在3000人以上、集聚型社区一般在3000户以上、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的要求,突出体制创新,坚持重心下移,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打造了麦岛、埠东、沙子口中心等一批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点,满足了群众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使社区经济得到整合,实现了总量和规模的扩大,成为社区百姓实现幸福宜居家园新梦想的助推器。 进门解决千家事
10月17日下午4时,设在麦岛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放学了,来吧”儿童托管中心,正迎来三三两两刚放学的学生和青岛大学的志愿者。“同学们坐好了,拿出你们的课本和作业本,开始做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青岛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李竞舸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面前,开始辅导。
麦岛社区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社区小学生放学后的托管问题,他们与青岛大学支教组织合作,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4点到5点半,由三名大学生志愿者到麦岛社区对学生进行辅导;写完作业后,这些学生也可以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图书室、活动中心参加活动。在社区服务中心,老人们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方式,在活动室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麦岛社区是由大麦岛、徐家麦岛、王家麦岛等6个社区组成的新型社区,居住人口达2.8万人。为给居民提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他们建立了全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2400平方米,设有阳光服务大厅、法制服务大厅两处便民场所,以及物业劳动、阳光志愿者等5处特色办公室和15处便民服务设施,以方便每一位居民在此办理业务。“现在除了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等服务外,缴纳水电气费、预订车票、飞机票等已基本实现。”麦岛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此前要办理这些业务都需到街道或区政府才行。
走进一扇门能办千家事,麦岛社区的居民已提前享受到这样的便利服务。在不远的将来,崂山区将把政府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多元化的新型社区服务。 产业支撑促发展
2012年以来,崂山区按照新型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产业发展同步提升的原则,统筹布局,规划建设社区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引导发展社区经济。保证社区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能致富”。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同步转变,集体收入和居民收入同步提高。
位于辽东路上的埠东新型社区,由大埠东社区、小埠东社区等9个社区组合而成。凭着社区的地域优势,埠东社区采用直接投资、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社区经济,一批高端家居、商贸服务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兴起了一批在青岛乃至山东省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色经济园区,实现了新型社区集体收入和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埠东社区正在运营或在建的项目包括青岛好一家国际家居广场、青岛大拇指广场、鹏丽南华商业中心等。”麦岛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像大拇指广场和鹏丽南华商业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新的商业中心,而青岛好一家国际家居广场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家居市场。另外,正规划建设的青岛红木文化街建筑面积达到两万平方米,建设目标锁定为山东半岛品种最全、品牌最好、规模最大的红木文化产业大市场。
崂山区新型社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崂山区正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把若干自然村落统一整合规划建设成新型社区,并通过打造承接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让每一名社区居民更直接地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实现宜居幸福的梦想。目前“崂山新型社区服务网”(登录地址:)已经开通,社区居民可随时上网查询社区服务事项,掌握新型社区建设动态,浏览喜闻乐见的要闻、视频、图片等内容。
在实现让社区发展得更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的同时,崂山区将新型社区建设打造成历练干部的阵地,同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广大干部在改善作风、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方面的新提升。截至目前,已有65名区级优秀年轻干部和近两百名街道干部派驻到社区,部分干部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快了新型社区建设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