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集中晒三公经费决算
去年总支出74.25亿元 比预算减少5.59亿元 公车消费40.67亿元
新一轮中央部委预决算报告拉开公开大幕,公开内容包括2012年决算、2013年预算、行政经费和“三公经费”。与前两年的“三公”公布时速相比,有了“经验”的各部委明显减少了观望情绪,多部委态度积极,提前公布。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了2012年中央决算。按照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会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将在收到批复后陆续向社会公开决算。
截止到昨晚8时,监察部、工信部、环保部、国家档案局、原卫生部等约20家部委赶在“最后时刻”公布了决算和“三公经费”;而商务部、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约80家部委也相继公布。
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减少2.81亿元;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与去年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相比,减少了19.39亿元。
从公开的情况看,质检总局、海关总署、气象局等部门的公车支出均过亿。而在出国支出中,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等排在前列,出国费用比重超90%。
记者发现
监察部“三公经费”不减反增
分析:涉外公务接待费支出含中央纪委、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支出,这让人联想到反腐力度的加大。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大力要求压缩“三公”的背景下,大多数部委的“三公经费”有所下降,只有个别部委有所增加。
如,2012年监察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254.4万元,全年支出决算1078.81万元,支出低于预算175.59万元。与2011年“三公经费”全年支出决算1007.87万元相比,今年监察部多出了70.9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502.99万元,占46.6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276.67万元,占25.64%;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299.15万元,占27.73%。三部分均比2011年有所增加。
据悉,监察部2012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了部本级和1个直属事业单位所有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支出情况,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及公务接待费中的涉外公务接待费支出含中央纪委、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支出。这让人联想到反腐力度的加大。
原广电总局购置新车42辆
分析:采访报道工作时效性、特殊性较强,加之各类突发事件较多,车辆使用率高、消耗大。
2012年原广电总局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实际支出7916.22万元,因公出国(境)费2565.58万元,占32.41%。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963.44万元,占50.07%,主要用于:一是开展新闻宣传、采访报道等车辆开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单位采访报道工作的时效性、特殊性较强,加之各类突发事件较多,车辆使用率高、消耗大。二是开展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等业务用车费用。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和监测等基层单位绝大部分地处老少边穷、高山高原等自然条件艰苦地区,工作地与居住地距离较远,通勤、办事等均需使用车辆,许多地方路况较差,车辆损耗、维修量大。此外,车辆总体状况较差,老旧车辆和待报废车辆较多,增加了车辆购置费用。截至2012年底,原广电总局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购置的公务业务用车共计1111辆,其中2012年更新购置了42辆。
公务接待费1387.20万元,占17.52%。主要用于来华参加广播影视国际交流团组、国外影视摄制团组、发展中国家广播影视代表团和业务技术人员培训等外事接待费用以及其他公务接待。(记者 邹乐 王岐丰 吴婷婷 徐晶晶 王萍 肖丹)
多出的1000余辆公车从哪儿来
涉及部门:中国气象局
率先晒出决算情况的中国气象局2012年对达到报废条件的22辆公务用车予以报废处置并相应更新,更新购置支出286.07万元。其3277个预算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为4614辆。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完成预算的98.65%,有少量削减。
然而,对比2011年气象局的决算情况却发现,同样是3277个预算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却是3380辆。这无端多出的1000多辆车从何而来,是统计口径有变,还是其他原因,气象局并未在决算报告中作出说明。
国土资源部的决算报告同样值得推敲。这份报告中关于三公经费的内容仅一页多,公车部分只公布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用车保有量两个数字,是否有公车购置,平均公车运行费用等均未说明。
因公出国(境)费超支694万元
涉及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部门决算相对预算有较明显的超支。主要由于因公出国(境)费支出3699.42万元,增长23.11%,相比预算超支694万元。对于超支原因,发展改革委解释主要因为落实国家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上年费用结转至2012年支付,并详列了具体出国任务。但各项出国项目具体花费了多少,总额400多万元的境外培训、调研等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依然不够细化。
商务部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多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说明解释。
看不到花哪儿去的公务接待费
涉及部门:交通运输部
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司法部2012年公务接待费112.84万元,却不包括多达115万元的外事接待费。据新华社
解读
五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
●今年有何新看点?
随着这几年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不断推进,公开格式和体例越来越规范,公开时间也更集中。在此基础上,今年部门决算公开有何新看点?
记者发现,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包括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分为部门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增加了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结转结余情况,更能全面反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余情况。
此外,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的支出由去年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5个类级增加到7个。
●账本是否更细化?
翻看率先公布的中国气象局2012年部门决算书,今年在细化上有明显进步。40页的报告中“三公经费”内容占了4页多,与去年相比增加了预决算数对比表格,用了更多图表形象切分“三公”蛋糕。文字说明也详细列出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和公务接待等情况。
“部门亮细账,是落实国务院加强信息公开要求的具体举措。公开内容越细化,百姓看得就越明白,就能更好发挥监督作用。”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
●为何现“双版本”?
记者注意到,有报道称去年82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决算比预算压缩4.2亿余元,但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去年汇总后的中央“三公经费”决算支出比预算数压缩5.59亿元。为何出现两个版本?
中央部门最终决算数,将在18日公开的2012年中央部门决算中披露,这些数据今年6月底才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
预算执行数和决算数并非同一概念,两个数字未必一致。举例来说,假设一部委年初预算100万元,如年中追加预算20万元,则其预算执行数就是120万元。要是这120万元预算都花完了,那么决算数就是120万元,与预算执行数相同;但如果赶上下半年压缩支出没花完预算,最终只花了100万元,那其决算数就是100万元。
●为何部门差异大?
“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不同,支出规模就会存在差异。”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指出,有的部门开展外事活动较多,出国费用会多一些;有的从事防汛抗旱、地质勘察等野外作业较多,车辆购置和维修费用会相对多一些;有的是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多,支出规模由上千个单位汇总而成,总数就会很大。
“包括行政经费、‘三公经费’、住房保障支出等在内,部门支出是否正当、合理,要结合部门工作职能、承担的任务、机构设置和人员数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白景明说。他指出,如果扣除这些原因,支出规模仍超过其他部门很多,则应值得关注。
●各部门是否都公开?
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涉及机构和职能调整的部门,将按不同情况进行公开。
涉及机构和职能合并的部门,由新组建部门以合并前部门名义公开部门决算。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能源局等。
涉及部分机构和职能调整的部门,正常公开,如国家海洋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
涉及机构和职能分立的部门,则暂缓公开,如原铁道部。(记者 韩洁)
上一篇:
媒体评镉超标大米无害说:监管态度令人齿寒
下一篇:
“西马仑”余威犹在 闽中南部部署防范强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