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 正文

中国记者赴巴基斯坦采访 反恐特警队荷枪实弹护卫

1
青岛新闻网 2013-07-04 15:03:00 环球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就像中国网友将巴基斯坦称作“巴铁”一样,巴基斯坦人也特别珍惜中巴之间的友谊。从政界高官到平头百性,他们大多喜欢将中国亲切地称呼为“大哥”。在巴基斯坦,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中巴有关系“情同手足”。而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地人也流露出了无限向往及与中国加强友谊、提升合作的渴望。在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 纳瓦兹 谢里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前夕,环球网记者踏上巴国土地进行采访,期间感受到了巴基斯坦急切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热情与信任,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巴情谊。

  “启动中巴经济走廊惠及30亿人”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上任还未满1月就将中国定为其出国访问的第一站,对此巴方各界都认为这显示了中巴的亲密关系及巴方欲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合作的迫切意愿。而巴基斯坦政界人士及专家都认为,谢里夫访华的首要重点就是要促成中巴经济走廊的尽快启动,而这一走廊对于巴基斯坦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6月29日,谢里夫在其巴基斯坦总理府举行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他认为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可以惠及中巴两国,还可以使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30亿人民受益。“中巴经济走廊可以改变地区命运”,“对地区而言,喀什到瓜达尔港的陆路有着颠覆性意义”,谢里夫这样评价中巴经济走廊的意义。

  中巴经济走廊是指连接位于中国西部和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铁路主干道,将从新疆的喀什通至巴基斯坦的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达尔港于今年2月由中国企业正式接手其运营权。对此谢里夫充满期待。他说:“如今,瓜达尔港已经交给了中国企业,希望今后瓜达尔港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阿拉伯海的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巴基斯坦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辅秘贾德马尼(Noor Muhammad Jadmani)也对启动中巴经济走廊的意义做出高度评价。他表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带动下,瓜达尔港与咯什形成了强劲的互动。在未来多年,这一地带将会涌现出更多商业项目,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同样,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主任马里克(Ahmad Rashid Malik)也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将给两国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他说:“瓜达尔港将为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变革。” 他还强调,启动中巴经济走廊将会扩大中巴之间的贸易额。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20亿美元,而中国与巴基斯坦邻国印度的贸易额则超过了650多亿,对此马里克表示:“中巴贸易额仍远远落后于中印贸易额,中巴双方还需加强经济合作,加强人民币与巴基斯坦卢比之间的流动性。”

  希望更多中企到巴国投资以改变当地工业命运

  巴基斯坦当地人民对“中国制造”赞不绝口。环球网记者在伊斯兰堡后山公园遇到了在联合国人居署工作的穆达西,他向记者介绍说,巴基斯坦人非常喜欢“中国制造”。他举起手中的相机说:“这款中国产相机清晰度相当高,而且非常便宜,与日产相机没什么区别。我的手表及其它电子产品也都来自中国。”

  陪同记者进行参观访问的巴基斯坦信息部工作人员阿米尔也介绍说,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Zong”的用户数极其庞大,此外华为手机在当地特别受欢迎,上网很方便,当地人都感谢这些来自中国的技术。

  贾德马尼也曾向记者罗列了中巴双方企业的一些合作项目,如JF-17“枭龙”战机、喀喇昆仑公路(KKH,当地又称“中巴友谊公路”)等。他也指出中巴双方企业还在卫星、教育、卫生和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他对记者说:“中巴双边贸易额预计在2015年将突破150亿美元,巴基斯坦非常感谢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些投资极大地支持了巴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虽然中资企业在当地展开了多项合作,但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主任拉菲克(Najam Rafique)仍然呼吁中企加大对当地投资,特别是“希望更多中国民营企业也能走进巴国,改变巴国工业命运”。他说:“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国防、电信等行业及航空等制造业方面投资份额较重。但中企投资还可扩展到其它方面,如风力机、纺织业、太阳能及替代能源等行业。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部联邦秘书纳迪姆(AGhan Nadeem)也热切希望中企能帮助解决巴国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他强调:“巴基斯坦很多人都期待太阳能技术”。他还指出:“在发电方面,中巴合作的空间很大,希望中国这个‘大哥’国家能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

  谢里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曾预言,如果中巴经济合作全面展开,那么两国双边贸易额将会达到上千亿美元。

  “自身稳定才能与中国等国构建更具建设性关系”

  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街头上,入眼最多的大概就是警察或保安持枪的身影了。一些稍大的商行店铺、酒店都雇有持枪保安,而在一些路段警察也设置有路障随时检查可疑车辆。环球网记者所乘车辆前面总有一辆警车护行,车里的四位反恐特警队成员全部荷枪实弹。这样的情形在国内实属罕见,也不由给巴基斯坦添上些许紧张气氛,也让人们对巴境内的安全感到担忧。

  事实上,人们也不断听到一些涉及安全的惨剧。6月23日,两名中国登山者在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地区遭遇恐怖份子杀害。而在记者在巴国采访最后一天,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达、西北部城市白沙瓦和北瓦济里斯坦相继发生爆炸,造成50余人死亡。而此前,巴基斯坦境内也曾发生过中国工程师遇害及中国公民被绑架事件。

  伊斯兰堡孔子学院院长张道建也向记者表明:“中国人在当地受到尊敬是无庸置疑的,但安全问题仍是隐忧。”他表示,春节期间曾接到安全预警,虽然最后并没有发生袭击事件,但他对师生的安全仍然十分担心。

  对于中国公民遇袭事件,拉菲克认为:“这些都是有预谋的行动,目的是让中国和巴基斯坦产生间隙。不过,环境安全确实是一种吸引投资的激励措施。巴基斯坦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他表示,巴基斯坦只有自身稳定,才能谋发展,才能与中国及南亚各国构建更加具有建设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恐怖袭击中,巴基斯坦人同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谢里夫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5-7年,有4万巴基斯坦人死于恐怖袭击,而巴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不过,他做出承诺说:“未来几周或几月内,巴基斯坦或将出台应对策略。巴方将尽可能保护中国人,避免惨剧再次发生。”

  马里克认为,中巴两国在反恐方面具有广阔合作前景。他表示,过去几年,中巴两国已经在反恐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的合作,如中方帮助巴国培训警务人员等。目前,巴基斯坦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这就意味着巴国在反恐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支持。

  中巴友谊世代相传,不必特意塑造形象

  在巴基斯坦的一周时间里,当地人发自内心的友好态度让记者时刻都能感觉被一种温暖所围绕。每当走在街头,总有不同的路人走近记者,秀几句中文热情地打招呼或是邀请一起合影。甚至坐在车上时,记者也大多能看到巴基斯坦朋友打开车窗,热情地招手。

  在商店里,老板们更是热情地招呼中国顾客,有的用中文向记者介绍产品,有的则主动打个折扣,甚至有的礼品店在其橱窗上贴上了用中文书写的“中国人特价”的广告语。每当采访结束,临终都会有“集体照”这一保留项目,当地人将中国朋友的拜访看作一种自豪。

  记者曾有几次次向当地女性提出照相请求,她们也都欣然应允。而在平时,她们一般并不和陌生人照相。记者对许多的“优待”感到受宠若惊,有一种 “身在他乡不是客”的自在。

  “巴铁”朋友们口中的中巴友谊确实是根深蒂固的。正如谢里夫所说:“中巴友好关系是代代相传,这一友谊甚至在巴基斯坦立国之后不久就开始形成了。不管两国政府的首脑是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会一直向前发展,且变得更加稳固。”

  马里克也向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不存在融入问题。他认为,几乎每一个巴基斯坦人都对中国抱有很深厚的感情。他还举例说:“我的母亲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对中国的印象也是非常积极的。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不用想特别的办法去塑造彼此的形象,这种友好的形象早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目中建立起来。”

  从7世纪中叶玄奘在巴基斯坦塔克西拉的讲经到如今的中巴友谊公路,中巴之间的友谊确实可以有源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因此,在伊斯兰堡后山公园管理人员请环球网记者留言时,记者由衷地写道:“谢谢你们的友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兄弟!”

  中国人民应到开放多元的巴基斯坦多看看

  巴基斯坦是一个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国民信奉伊斯兰教。但这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是一个保守国家,实际上它比以前更为开放多元。在巴基斯坦电视台(PTV),环球网记者看到了许多女性在忙碌地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主持人中,女性数目超过男性,而在文案人员中,女性员工的比例也占到了40%。他还补充说,因为形象好及工薪高,主持人这了职业深受当地女性的欢迎。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部局长贾马尔(Nasir Jamal)也表示:“现在的巴基斯坦人要更加开明,家里的女孩子一般都会上学。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甚至还要出国留学。”贾马尔的女儿现在正在一家公司工作,打算一两年后攒足学费后到中国上海留学。巴基斯坦现代国立语言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拉希德(Misbah Rashid)介绍说:“大部分巴基斯坦同女性会选择当教师、医生或是在银行和国有公司工作。”

  在参观巴基斯坦国家艺术馆时,记者看到了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还包括一些较为暴露的人体画。当时记者心中顿出疑问,这种表现形式是否与其文化相冲突?工作人员拉赫曼(Sobia Reham)告诉记者说,艺术家需要兼容并蓄、创新探索。当地一些人也理解艺术家的工作性质,并对艺术家的创作表示赞赏。

  包容多元的文化也让巴基斯坦对各国投资商敞开了怀抱,除中国之外,印度、日本、韩国、英国、沙特及土耳其等国企业也都在巴基斯坦设有大型投资。正如谢里夫表示,身处“地球村”,巴基斯坦感受到一种机遇,并愿与各国开展经济合作。这无疑传递出了巴基斯坦的一种开放态度。

  虽然记者所遇到的当地人对巴基斯坦的困境毫不讳言:贫困不发达、安全威胁仍未根除等,但他们又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总是强调“未来会变好的”。这样一种心态正好呼应了伊斯兰堡的街边标语:“为是巴基斯坦人而骄傲(Proud to be Pakistani)。”

  纳迪姆最后特地让记者向中国人民传递心声:“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中国一直在持续巴基斯坦的发展,这让我们很欣慰。我想对中国人民说,你们必须来巴基斯坦看看,看看中巴双方的行动计划与成果。” (朱晓磊)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 阿富汗一婚礼现场附近发生炸弹爆炸 4名女孩死亡
下一篇: 尼古拉斯·凯奇接拍文艺片《失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