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日电 香港《大公报》3日刊载四篇文章,就内地扩大开放重点指向金融、调整经济结构、激活民间资本、释放改革红利等方面进行探讨,梳理中国新一届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多项举措,多位专家“把脉”中国经济走向和改革重点。
扩大开放重点指向金融
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既冲破了传统藩篱,更解决了寻找海外市场空间及缓解内地资本不足的问题,为中国带来巨大收益。事实上,李克强履新伊始便数度强调,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度,要“在扩大开放中增强竞争动力和压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三月在长三角考察时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点,即改革与开放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促改革,现在看这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他强调,要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中心来华落户,放宽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形成开放新格局。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下阶段对外开放重点应聚焦金融领域,进而提高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但需做好监管,防范开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风险。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兼董事总经理黄海洲指出,中国跟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进一步对外开放能拉大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差距。他强调,金融领域未来开放的重点是有效开放资本帐户。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奚君羊坦言,现时金融及实体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度仍待提高,“开放金融投资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
关于结构调整的口号早在2007年前早已被列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政府早已意识到,持续三十年高增长背后的投资拉动模式实质上已无法持续。对于新一届政府而言,更是十分深刻的意识到结构调整重要性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李克强称,结构调整中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结合起来,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要立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落实好结构性减税、促进消费、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尽管政府不断发声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甚至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由于技术基础、人才储备、资金投入、创业环境等多重因素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却无法一蹴而就,更无法拔苗助长。难以指望新兴产业像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对经济拉动效果那么立竿见影。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转型期间的产能过剩、金融泡沫、通胀等问题是必定会遇到的短期问题,“要解决的话就要发展服务业”。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也认为,服务业应该是大力发展的产业,要通过减税政策刺激服务业快速发展。
奚君羊表示,政府应当通过低成本融资、土地供应、基础设施扶持新兴产业。“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特别是未来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先导的行业如新材料、3D打印等行业应该大力扶持。”他还提出,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结合支持调结构,制定结构性财政刺激政策来扶持国家鼓励的产业如节能环保行业等。
打破垄断 激活民间资本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也有非公经济36条等文件为民营经济护航,毫无疑问,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有活力、有效率的经济组成部门,对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解决就业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李克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其上任伊始即表态,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称,改革释放红利和打破垄断,一旦这样的政策落到实处,中国经济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如电信和金融业,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效率。还会出现很多创新,对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很大作用。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监管层正在推行的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开放消费信贷公司措施在未来两三年会对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
“调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代表新一届政府详细阐述了对银行业改革的看法,他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资本比例。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政府自削权 释改革红利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句话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在接受专访的经济学者们看来,在百日施政中,以“简政放权”为改革成功破局,“简政”成为获取 “改革红利”的第一步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关键还是要看改革。要看改革机制是否能理顺,是否能更多引入市场化机制。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亦称,简政放权及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各大垄断行业是非常关键的改革举措。很高兴能看到新的领导班子在初期就能有积极行动。
在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的当下,新一届中国政府经济改革千头万绪,每一项都十分考验勇气和智慧。且改革因步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而倍加艰难,“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那么,改革方向究竟在何方,李克强说,“需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突破口正是: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实际效果看,上述改革的确抓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牢牢把住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市场发现,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之后,“跑部钱进”现象减少,国务院各部门重心将转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的当下。以“简政放权”之后,政府将面临更多更重的系统性改革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
不少经济学家在接受访问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奚君羊表示,减少政府审批方面,目前仍在小范围和局部方面进行,如果政府有大规模放开,政策红利就能大幅释放。对土地管理的管制需要进一步放松,户籍制度要与劳动力转移相匹配,要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价格管制应进一步放开,政府抑制价格应该以反垄断为出发点。
毫无疑问,艰难繁复的改革对政府将是十分严峻的考验。李克强说,一方面,发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完全可以推动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再深的水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上一篇:
华媒看中俄军演:精锐尽出 “秀肌肉”回应压力
下一篇:俄间谍夫妻档潜伏德国20余年终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