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食品频道> 食安青岛 > 正文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5-17 09:11:49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去年出海一条船最多能打两万斤鲅鱼,今年最多的一条船打了6000斤鲅鱼,最少的船只打了1000多斤,鱼少得太厉害了。”曲学涛从1982年就从事海产品销售,可以说见证了沙子口水产资源的变化过程,他告诉记者,到了鲅鱼上市的时候,他基本上天天都和渔民打电话,有时候自己也带着员工开船到海上收鲅鱼,但不管是到海上还是到码头收,近年来的鱼少得可怜,不光是鱼,八带、墨鱼、金乌贼、立虾、螃蟹也都少得可怜。“现在你到沙子口吃只螃蟹知道多少钱嘛?就是凭关系找过来也得200多元一斤,不用多就是往后退5年,到沙子口吃上一斤螃蟹也不会超过100元,那时螃蟹个头也大,现在能不能吃到都是问题了。”曲学涛告诉记者。

    鲅鱼的减产开始让越来越多渔民感到恐慌,这让他们想到了小黄鱼、加吉鱼和黑头鱼的“遭遇”,从一开始的丰产变得捕捞量年年降低,最终几乎见不到大鱼,甚至面临绝种的风险。“鲅鱼是青岛渔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海洋鱼类资源,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减产已经不容置疑,至于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不做好保护,恐怕也会步小黄花鱼的后尘。”曲学涛说。

    渔村现状

    老渔村里年轻人不下海

    “我今年38岁,在出海的人里面,几乎是最年轻的,有两三个比我小的,年纪也差不了几个月。”从17岁第一次跟着父辈出海打鱼,港东渔村的船老大刘元东,已经在渔船上度过了20多个春秋,可伴随着老一辈的人 “退休”,却并没有太多的年轻人加入渔民这个队伍。在港东渔村的3000多名村民里,大约20年前,至少有800多人是渔民,靠海吃饭,可如今常住人口总数没怎么变化,但靠海吃海的渔民只有不到200人,更多人选择找个单位上班、做生意。

    不挣钱、太辛苦、风险太大、不算体面……这些都是村民拒绝成为渔民的理由,但却都是很现实的原因。

    而支持刘元东一直当着船老大这个角色的原因,除了习惯这样的生活外,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也是他维持至今的因素,“这么多年海里的虾虎还有不少,但捕捞的成本越来越高,幸亏有政府的燃油补贴,一年近3万元,要不然谁也干不下去!”刘元东说,如果有合适的行当和收入,自己特别想转行,打鱼是个辛苦活,哪天如果干不动了,就几乎断了所有经济来源。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鲅鱼产量较往年大幅减少 恐步小黄花后尘

资源变化

    14种海鱼年收成过万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介绍,黄渤海区的鱼类约291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余种,浮游动物种类尽管很多,但为渔业所利用的仅有海蜇、毛虾等少数几种。底栖动物56种,虽然它们种类不多,但每个种类的数量都较大,如毛蚶、泥蚶、菲律宾蛤、文蛤、对虾、鹰爪虾、三疣梭子蟹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其中年渔获量超万吨的品种鱼类有14种,分别为海鳗、白姑鱼、黄姑鱼、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玉筋鱼(面条鱼)、带鱼、梭鱼、鲐鱼、鲅鱼、鲳鱼、面屯和鲻鱼。虾蟹类有5种,分别是毛虾、对虾、鹰爪虾、虾蛄和梭子蟹。

    鱼类捕获量十年降百万吨

    统计显示,鱼类是黄海渤海区域的主要渔获物,1999年最高时达到了330.09万吨,此后逐年下降,至2009年仅为221.43万吨,十年间下降了100多万吨,同比下降了32.92%。虾蟹类1999年的产量为89.59万吨,至2009年下降到了56.6万吨,同比下降了36.82%。贝类亦呈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70.59万吨下降到40.31万吨,同比下降了42.9%。海蜇在1998年产量最高,为35.65万吨,到2009年仅为13.4万吨。头足类的渔获量2004年最高,达到了29.82万吨,到2009年产量仅为18.67万吨。

    过度捕捞

    优质鱼类难形成渔汛

    海洋渔业专家分析说,捕捞强度的增大是我国近海一些主要传统经济鱼类出现严重衰退,单一的作业方式是造成渔业资源量下降的原因。因捕捞过度出现资源明显下降的品种有:如对虾,从1985年时的2.04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0.93万吨,下降了54.41%。马面鲀从1989年最高时的14.33万吨下降到当前的0.36万吨,下降了97.49%。鳀鱼从2003年最高时的105.7万吨下降到当前的43.36万吨,下降了58.99%。

    近年来由于处于食物链中上层的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导致处于食物链末端的低值鱼、虾、蟹类资源迅速增加。因此,人们应调整捕捞产品种类,合理加大开发头足类、虾类、蟹类等资源的力度。

    此外,黄渤海区的渔获量有的品种近年来也出现了增长,如玉筋鱼,当前已经达到8.69至19.52万吨,但近几年也呈现了下降趋势。小黄鱼已经从0.79万吨增加到了20.27万吨,产量虽然有上升,但主要为1-2龄鱼。毛虾、海蜇、虾蛄的产量增长也很大,分析可看出,出现渔获量增长的品种多数为生命周期较短的品种。目前黄渤海区品种结果的特点表现为向小型、低龄、低质、低值化变化。黄渤海区的捕捞品种主要为虾蟹类、贝类和海蜇,优质鱼类已经形不成渔汛。

    ■相关新闻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研究表明,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渤海黄海渔业资源生物量已经明显下降,渔业资源种类的组成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目前经济价值较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已经成为渔业资源的优势种。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贺义雄认为,单一的作业方式是造成渔业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拖网曾经是我国近海捕捞的主要渔具,直到目前仍然屡禁不止。用这种工具捕捞,可以捕获不同水层的各种鱼类,尤其是现代化的拖网配合现代化导航等设备,捕捞效率非常高。而且不分季节、不分场所地捕捞,特别是许多拖网的网眼实际尺寸小于国家规定,对幼鱼危害极大。

    此外,水环境恶化也严重破坏了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我国部分海域污染严重,造成赤潮灾害不断发生,同时频频发生的海上运输污损事故也成为海域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沿海养殖业的不合理发展,使海水富营养化明显加重,进一步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一条半斤重小黄花卖三百元

    水产品经销商曲学涛见证的不仅是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还看到了海产品价格的噌噌上涨,“别说30年前了,就说一二十年前,海鱼的价格也没那么离谱,但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吃到最好的海鲜。”曲学涛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渔民在近海打上来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头都大,那时候一条大鱼够一家三口吃好几天的,而且工薪阶层也能承受这个价格,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青岛海域的小黄花当年太有名了,不但味道鲜美,而且产量高。”曲学涛说,当时的小黄花鱼,分量在两斤的常见,半斤的鱼在很多大饭店里都不受待见,可现在呢,市面上的野生小黄花,四两一条的都十分罕见了,稍微多点的是一两半左右的,二两以上的也很少。

    而价格的变化,更是将小黄花鱼的减产表现得淋漓尽致,丰产的时候,分量稍大的小黄花鱼几元钱一斤,可如今一条半斤重的小黄花鱼,就能卖到三百元左右。超过一斤重的野生小黄花鱼,价格能卖到1600元至2000元。“小黄花的价格变化是最有代表性的,就算考虑上通货膨胀,其中的变化也是十分巨大的,因为这种鱼的减产幅度最明显。”曲学涛告诉记者,不科学的捕捞方式让很多海洋鱼类减产甚至几乎绝产。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新鲜鲅鱼疑泡福尔马林 网友怒称以后不吃海鲜
下一篇:青岛抽调警力组建食品警察 重点监控农副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