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超市的牙膏专区里,各种品牌牙膏的功能让人眼花缭乱,很多都宣称能够美白牙齿。然而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的官方网站指出,部分知名品牌的美白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一种亚硫酸盐漂白物,可能会对牙釉质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那么,美白牙膏能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吗?牙膏中的美白成分是否安全,可以放心使用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了有关医学专家,试图揭开美白牙膏的神秘面纱。 美白牙膏有隐患 日前,《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北京市内多个超市的洗化专区看见,各种美白牙膏都摆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价格比普通的含氟牙膏略高,基本都是10多元一支。记者在专门销售个人护理产品的万宁连锁店内看到,牙膏货架上近一半是美白牙膏,仅从名称上就“白”得“晃”眼——“美白、亮白、研白、迅白、炫白、光感白、原生白”。 专家表示,很多品牌推出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美“白”产品,大多只是“玩概念”。美白牙膏是作为功效牙膏的一种,需要执行《功效型牙膏标准》行业标准,与“去渍增白”含义的表述方式相同的,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只要是有科学的实验结果证明的就应视为“白”得合理。 记者在中华、高露洁、黑妹、佳洁士、黑人、立白等品牌美白牙膏的包装上找到了对美白成分的介绍,不是冰爽劲白因子、活性亮白因子、珍珠盐白因子,就是超白软性硅、HCS、TC3等看不懂的成分,许多促销员也说不清楚这些究竟是什么。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专家告诉记者:“美白牙膏中含有美白剂的成分,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牙科诊室的美白方式和美白牙膏都依赖于漂白剂,目前美白牙膏公布的美白成分有美白剂、抛光剂、蓝色增白剂等化学成分。牙齿的漂白跟鱿鱼经过发酵变白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采用过氧化氢成分。” 据某医院口腔专家介绍,过氧化氢对牙齿本身有一定的伤害,医院临床上做的冷光美白、漂白,里面含有的很多成分就是过氧化氢,而且浓度相当高,有的病人用后会反应,一个晚上睡不着,酸得一直在流口水,当然这个是可以恢复的。但是不可否认,它对牙齿表面的釉质层有一定的损伤。这种损伤,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 牙膏美白效果不大 据相关统计数据,在国际上,美白牙膏占到牙膏产品的三分之一,之所以能占到这么大比例,正是因其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并有科学依据作支持。 据悉,具有美白功效的牙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清洁牙齿表面牙渍的作用,从而达到美白效果。国外也有同样的牙膏产品。只要用量符合安全要求,功效得到实验验证,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有专家也指出,事实上健康的牙齿并非真的雪白,牙齿也并非越白越好。而且牙齿美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通常情况下,人们日常饮食中有很多色素,诸如咖啡、茶、香烟等,会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牙渍使牙齿发黄、发灰,并且内在因素也会造成牙齿内部颜色的改变,如服用药物或牙髓坏死都可能引起牙齿变色。日常刷牙掌握好方法、仔细点就可以达到清洁牙齿和口腔的目的,并不需要刻意地追求昂贵的美白牙膏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是: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因此,厂家对美白牙膏的宣传很容易让消费者走进美白误区。 据介绍,利用含有氧化剂成分的漂白剂进行牙齿美白,是一种通过微硬度美白的方法,对于一些釉质发育不良、牙齿隐裂、中度性磨耗的牙齿来说完全不适合。因为在这类人群中,氧化剂会渗透牙齿表层进入牙齿内部组织,一旦钙质沉积不均匀,与氧化剂产生反应反而会漂“花”牙齿。 作为功效牙膏的一种,美白牙膏对部分人群没有效果或在使用中产生不适,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企业,应根据可能预见到的使用不当情况标注相关的警示性标注,这些是企业对于产品使用的相关安全经验作出的提示。 选购认清成分标注 据悉,美白牙膏主要是针对外源性的着色,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表面牙渍。相关试验表明,美白牙膏中的磨擦剂效率更高,能更有效地去除牙渍,牙齿当然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有美白表现。高档的摩擦剂,如软性球状二氧化硅,可以在去除牙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牙齿的磨损。另外,牙膏里也可能含有美白粒子通过洗脱的作用软化去渍并帮助防止牙渍再生。 有关专家表示,在强制性国标《牙膏用原料规范》中对过氧化物(以过氧化氢计)的用量有具体的规定,只要是不超过3.0%不需安全验证,就可以保障在口腔护理产品中的使用安全;过氧化氢用量高于3.0%的需通过安全验证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添加了过氧化氢的美白牙膏是否可以达到对内因引起的着色有效,要看该产品能否通过一些实验手段进行科学的验证,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面对成分复杂、花样繁多的美白牙膏,消费者到底该如何选择呢?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专家表示,该协会在几年前就着手起草《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标签》标准,这将会是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 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要求和即将颁布实施的《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标签》详细规定了牙膏标签的规范及要求,成分首先应采用化妆品成分国际命名,也就是INCI(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的中文译名来命名,如有特殊名称的应与成分表中的成分名称对应。 目前,标准报批稿已审查完毕并已送印刷厂待印刷,该标准的执行日期大概为2014年5月1日。标准实施后,生产企业会更换标注更规范的包装,让消费者消费得更明白。(记者 刘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