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海上旅游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一度在全国独领风骚。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风骚”不再,青岛的海上游已大大落后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面对日益攀升的游客数量,多年未得到有效改善的海上旅游“小、弱、散”问题更加凸显,不仅成为旅游业困境之一,而且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危机。当前,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海上旅游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
现状 海上旅游猫腻多多
行程缩水、游客超载、花样宰客……不少游客来青岛参加海上旅游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而在遇到问题后,往往投诉无门。这也一直是我市海上游备受诟病的地方。一位在栈桥附近揽客的导游告诉记者,在栈桥一带从事海上游的旅游企业不下15家,压价竞争非常激烈。为拉到游客,很多导游把普通的30元 “海上看青岛往返航线”票价一降再降,有的甚至10元钱就卖。“但旅游公司也得赚钱啊,为了保本盈利,只能动别的心思,缩短航线、游客超载的现象很正常。也正因为乱,所以很多公司不给游客船票,害怕成为投诉的依据。”
“目前,青岛海上游的服务管理,大多是旅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形式不同的自我管理,是典型的自发行为,至今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推出行业性的服务规范和要求,导致市场主体服务水平不一。同时,因管理运作不规范出现了恶性竞争等问题,在海滨游地带,票价混乱、票贩拉客等现象长期存在,有关部门虽多次整治,但治标不治本,整治行动过后乱象重来,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海上游发展。”市政协委员、安奥克斯汤姆逊(青岛)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家桧曾在一份提案中提到。
优越的岸线资源被忽视
海上游顽疾难治,管理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我市海上旅游行业管理涉及交通、旅游、城管等多个部门。近年来,市交通委、旅游局和工商局等部门曾多次联手整治海上游,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少旅游业界人士认为,港航、海事、城管、旅游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对海上游问题治理能起到短期效应,但要做到治理的长期性、彻底性,就应改变目前的多头管理,转为由一个权威、独立的部门统筹管理。
“其实青岛有非常优越的岸线和码头资源,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目前只是用来货运和少量的客运,而忽视了它们存在的巨大旅游价值,比如八大峡码头、青岛港六号码头、轮渡码头等。世界上知名的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一个副总曾经来青岛考察时,就惊叹青岛拥有如此优越的岸线和码头资源,为何没好好利用起来,挺可惜的。”中国国旅出入境中心相关负责人朱先生说。在他看来,要发展青岛的海上旅游,不仅仅是前海一线简单的海上游管理和执法,还应该将包括邮轮旅游、海上旅游、海岛旅游等在内的海洋旅游做强做大,形成规模化企业集团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目前海上游存在的种种问题。
框架 构建“三城两线”空间布局
国家旅游局确定2013年为“中国海洋旅游年”。海洋是青岛旅游的“金字招牌”,但长久以来,青岛海洋旅游却仅局限于前海一线的观光游、海上游。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大会上,我市首次出台并发布 《青岛市海洋旅游发展纲要(2013—2016年)》,青岛海洋旅游开始破题。同时还发布了 《关于加快旅游业率先科学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指出,我市将加快构建“三城两线”的空间布局,东、西“两城”重点培育打造休闲度假集群,北城重点发展动漫娱乐、大型会展以及乡村游、生态游等现代新兴旅游业态,黄金海岸线突出抓好邮轮、游船、海上演艺等现代滨海旅游提档升级,拓展大沽河生态景观带旅游功能,发挥轴带辐射作用,世园会开园前完成主体工程,沿线培育打造特色旅游镇、村,推进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高标准打造世园都市生态旅游区,以2014年4月世园会开园为节点,加快实施智慧旅游体系、导游服务等“五大配套”,加快推进青岛北客站、青荣城际铁路、青龙高速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改变旅游资源和产品过多集中于沿海一线的格局,不断构建全域统筹发展、产品体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青岛“全旅游”格局。
看点 规划两到三处海上游集散中心
在有了上述硬件的更新换代后,重要的是要完善海洋旅游公共服务。依托东岸、西岸、北岸主城旅游码头,规划建设2—3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组合不同海上旅游产品,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旅游服务。建立健全海洋旅游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利用青岛旅游网站、12301旅游服务热线及新闻媒体等平台,及时发布海洋旅游服务信息和安全风险提示信息;在主要海滨景区、码头、海岛设置气象和环境监测设施,定时发布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水体质量等环境质量公告。建立健全海洋旅游安全救援机制和预警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海洋旅游专项信息统计机制,为海洋旅游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此外,在《意见》中也提到了集散中心的建设。“完善交通功能设施。鼓励航空公司新增旅游航班航线,鼓励市内停车场建设。在老城区、西海岸新区、北部城区规划选址建设城市陆域旅游集散中心;以奥帆中心、轮渡、中港、小港、银海码头等码头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均列入全市重点旅游项目,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整合资源让游客快速集散
“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其实和陆地上的旅游集散中心差不多,都是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让游客方便集与散,只不过采用的是不同的交通方式,海上旅游的交通方式包括游艇、快艇、水上摩托、邮轮等。”市旅游局规划处相关负责人阐述道,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将与海上旅游码头等硬件设施相辅相成,尤其是当前我市在推进邮轮母港建设,更需要一个与之紧密联系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提供各种服务。邮轮母港建成后,将吸引世界各地的邮轮公司的豪华邮轮来到青岛搭载游客前往各大洲旅游,并输送其他地区的游客来到青岛,游客吞吐量将发生质的飞跃,亟需一个配套完善、信息发布流畅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当然,仅有一个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当前背景下,能建成2-3个是最好的,这需要市规划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协作,共同推进。
记者了解到,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对青岛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而陆域旅游集散中心早在五年前就在汽车东站建成,不过目前在全青岛仅此一个,且偏居东隅,无法覆盖人流最密集的西部旅游区。这也是《意见》中“在老城区、西海岸新区、北部城区规划选址建设城市陆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初衷,希望通过在东部、西部、北部城区分别设立集散中心,让“三城”真正联动起来。
“桥隧通车后,西海岸旅游被充分激活,但在东西海岸间流通的交通方式并不多,除了隧道公交就只能自驾车游览了。而对外地散客来讲,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端,不太适合,急需一种灵活的且贯穿始终的交通方式来带领他们自如游览,能随上随下,同时配备导游讲解服务,还能预定酒店或便利到达酒店,等等,这就是游客所需要的,我们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交运集团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总经理刘增平说。(孙静芳)
上一篇:高密头茬韭菜进青四关步步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