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高密头茬韭菜进青四关步步精心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3-04-05 05:39:01 字号:TT

    又到了头茬韭菜集中上市的时期,谈起韭菜,很多人是又爱又怵,喜欢韭菜的独特口味、营养功效;打怵韭菜的农药使用、食品安全。前天,记者赶赴岛城韭菜最主要来源地——山东省高密市,全程记录头茬大田韭菜,从高密地头到青岛市场的完整流通过程,还原韭菜的真实“身世”。

    包干责任书、一对一编号标签、逐筐抽样药检……在经历了一道道安全关卡之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的高密大金钩韭菜最终摆上了

市民的餐桌。

    第一站:高密市夏庄镇药检中心 检测合格 菜农才能收割

    从青岛开车到高密,只需要1个半小时,由于两地交通便利,近几年高密已俨然成为了青岛的 “菜园子”。据高密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延春介绍,高密市2012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6万亩,年产量达到10亿多公斤,种植品种近百个,蔬菜总产量八成以上都销往青岛。其中,韭菜的年产量8000吨左右,六成以上销往青岛。“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正赶上头茬高密韭菜上市。”王延春告诉记者,今年韭菜种植面积约为2000亩,预计产量与去年持平,目前来看,田间批发价格略低于去年同期。

    全程跟访韭菜,第一站却不是田间地头,在王延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高密市夏庄镇药检中心。“要探访韭菜,就得从这里开始。”王延春说,如今大田韭菜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但不准韭农自行收割,必须送样至药检中心进行农残检测,拿到合格证及编码标签后,才准许收割。

    正说着,一名中年男子拿着七八份韭菜,走进了药检中心的实验室。“我不是种韭菜的,我是村干部,我们不准韭农自己送样。”这名中年男子名叫李宜国,是高密市夏庄镇河西村的村干部,是替本村韭农来送样检测的。李宜国说,让村干部送样是为了防止韭农自行送样时出纰漏,“我们不自己送也不放心啊,跟镇里都签了责任书,要是我负责的农户韭菜出问题了,我就得承担全部责任。”在药检中心的档案室里,记者看到一摞摞按着大红手印的责任书,王延春告诉记者,这套责任制从2011年开始实施,夏庄镇主要领导要跟高密市签责任书,村干部则要跟镇里签责任书,韭农则跟村干部签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责任到人、有过必究。

    前天中午10点,记者等到了第一个来领取药检结果的韭农——夏庄镇高家店村的李万军。因为药检合格,李万军领到了合格证,还有一沓子编号标签:332号。标签上印着大金钩韭菜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一个号码。“没有合格证,村里不让我割韭菜;没有这个号,贩子不收我的菜。”李万军说。

    第二站——高密市高家店村地头 菜农不吃韭菜?都是谣传!

    从药检中心出来,记者来到了附近夏庄村的韭菜地,不少韭农已经开始埋头收割了。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旁边站着一名身穿制服的执法人员,正拿着相机在拍照。上去一问才知道,这名执法人员是来自高密市农业局药检站的王阳。“我拍照是为了留证,将来万一出了问题方便调查。”王阳说,这片韭菜地是他的包干区,他的工作首先是检查韭农是否有药检合格证,然后就是监督韭农把编号标签贴到韭菜上,“这还是头茬韭菜,我们工作量不算大,一天要跑四五个地方,等4月中旬韭菜开始大规模收割了,我们几乎要从早晨跑到抹黑。”王阳说。

    “我这是两亩地的韭菜,今天是第一次割。”正在收割韭菜的韭农孙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韭菜样本是上午9点送去的,不到11点就取回了合格证和编码标签,农业局的执法人员检查之后就可以收割了,“现在收购价还行,一斤2块钱左右。”孙女士边说,边熟练地用小镰刀把韭菜割断,然后放到小木匣子里,放满后就用塑料绳捆成一扎。“我的编号是180,每扎上都要贴。”将韭菜放进大筐后,孙女士开始挨个贴上编码标签。而整个过程,执法人员王阳都在边上全程监督。

    转眼中午11点半了,孙女士的家人送来了两袋子大馒头,这就是孙女士和几名工人的中午饭。“没有什么别的菜,就吃地里的生韭菜。”孙女士和工人随手拿出几把韭菜,撸掉带泥的外皮,就这么一口韭菜一口馒头地吃起了午餐。“谁说俺们农民自己不吃韭菜?这都是谣传!”一名收割工开玩笑说。

    第三站——张家店收菜点 每筐韭菜写上种植户名

    菜商一般是晚上六七点开始收韭菜,所以当晚6时许,记者赶到夏庄镇张家村的一个收菜点。“我这是刚开始收,大概到晚上8点多才能全部收完,明天凌晨左右开车运到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来自青岛的菜商徐永波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都从高密向青岛贩菜,其中韭菜是最主要的叶类菜之一。“整个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叶类菜里,估计高密菜能占到一半以上。”徐永波说,今年韭菜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要便宜点,头茬韭菜比较嫩,适合生吃或者包饺子,两茬以后的韭菜味道重,适合做汤或包子。

    当晚6点半,一名菜农拉着一车韭菜来到了徐永波的收菜点。徐永波和工人没急着往下搬菜,先借着驾驶室的灯光仔细检查合格证,然后一筐一筐地看韭菜是否贴着编码标签,一切手续检查完毕之后,徐永波才开始称重搬菜。而在收菜的过程中,徐永波总是拿着一只粗水笔,在每筐韭菜上写着什么。“我这是标上种植户的名字,要是万一出了问题,得能找到是谁种的菜。”徐永波说,他检查一遍之后,到了批发市场还要再接受检查。虽然手续繁琐,但徐永波还是非常支持,“韭菜质量有保障了,对我们菜商,对他们菜农都有好处。”徐永波说,2010年高密韭菜曾被查出农残超标,结果韭菜价格在一周里从每斤2块跌到了4毛,很多菜商和菜农都亏了个精光,所以对于现在这套严格的检测制度,大家都接受。

    第四站——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 进市场先登记 然后再抽样查

    跟随着运货车,昨天凌晨零点30分,记者来到了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这里一片人来人往的熙攘景象。进入市场之前,徐永波的菜除了要称重计费之外,还要登记蔬菜各项信息,包括种类、产地检测合格证以及产地信息等。这些信息全部输入了徐永波持有的蔬菜产品信息卡上,“没有这个卡,我就没法使用自己的电子秤,也就不能像零售商批发蔬菜。”徐永波说。

    “赶快卸车,等会检测员就到了。”徐永波收了15筐韭菜,总重大约1000斤。摆放好这些韭菜之后,徐永波没有立即向外批发,“要是没有检测我就私自卖,以后就不准进入这个市场了。”徐永波说,再晚他也要等市场的检测员过来取样,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批发销售。说话间,市场检测员走过来了,手上挎着个大塑料篮子。来到徐永波的摊位,检测员首先检查了他这车菜的各项手续,然后登记了由高密市农业局发放的药检合格证,“这些信息都得记录下来备案。”检测员边说边开始取样。记者看到,检测员从每一个筐里拿出一小把韭菜,“韭菜属于重点监测的蔬菜种类,所以每一筐都要取样。”拿着将近半斤韭菜,检测员匆匆走向市场里的检测中心。

    过了半个多小时,徐永波终于拿到了蔬菜的检测合格证,“一切合格,这下可以敞开卖了。”徐永波开始忙碌了……(记者 官华晨)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