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今年初在北京的时候,还未识得“中国木建筑”,所以在这个集木建筑之大成的京城,我只是走马观花了一下太庙和景山顶的万春亭。
窥探了“中国木建筑”的间架结构,没想到,第一次看的却是韩国的建筑,而且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建的建筑,而更神奇的是,这些重建的建筑也早早的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不过,不管如何,韩国人重建这些建筑时,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让我们来看看代表韩国最高宫殿成就的昌德宫的木建筑吧。
昌德宫是1405年朝鲜国的太宗修建的(中国明朝的永乐帝朱棣时期),是国王的离宫(国王住在叫法宫,是景福宫)。明朝的万历年间,日本人进攻朝鲜,很多宫殿,包括昌德宫和景福宫,一起被烧毁了。因为景福宫风水不好,没有重建,而1610年重建了昌德宫(崇祯即位之年)。此后的270年,昌德宫就作为法宫,直到景福宫重建。
昌德宫的正门是敦化门,朝南,但是没在正中,偏西边,这按中国传统显然是不合格的。顶是重檐庑殿式的,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坡面微微凹曲,翼角及檐口向上翘起。
庑殿式是最尊贵的结构,放在宫殿上,又称五脊殿。有单檐或重檐(更为高级)的,只有宫殿,陵殿或皇家御准才能应用。最隆重的建筑,结构并不一定最复杂,专用于帝王居停的宫殿,造型以中正平和,气派恢弘为尚。
进了宫,就转弯了,所以下一个门是朝西的了,进善门。进善门的屋顶是单檐歇山式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放在宫殿又称九脊殿)
单檐或重檐的歇山式,是达官贵人的府第和重要建筑物所采用的。歇山式结构比庑殿式复杂得多,但排名却排在庑殿式之后。
对应古希腊建筑,多利克柱式比爱奥尼柱式简单,但因为造型简单有力而成为最重要的样式。比如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用的是简单的多利克柱式。
而雅典科学院用的是繁复的爱奥尼柱式。
言归正传,虽然庑殿式比歇山式尊贵,但昌德宫的正殿仁政殿采用的却是重檐歇山式。
仁政殿有两层台基,建筑的台基越高,越显高贵。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道,称为踏跺。最普通的就是垂带踏跺。
在中国皇宫的建筑中,皇帝正殿台阶中间的有图形雕刻的石块称为陛,也就是御路的意思。所以垂带踏跺又分为带“御路”的和不带“御路”的两种。仁政殿前的这个带御路的垂带踏跺,只有很少的几阶,不过还是宝贝一样地围了起来,不让人走。
《礼记·典礼上》中,有这样的文字,讲述了上台阶的礼仪:“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惟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
唐代大明宫含元殿,有四丈多高的高台,殿前有三条七十余米长的龙尾道,壮丽巍峨,各国来朝的使节,战战兢兢走完最后一级,双腿正好累得跪下来。
木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是斗拱,由一块挽起的弓,和一块像盛米的斗交错而成。而斗上置拱,拱上置斗,重复交叠,千篇一律,却变化万千。仁政殿的屋檐的斗拱,在韩国的木建筑中已经算繁复了。
而木建筑窗的款式多不胜数。仁政殿的窗棂是六角雪花状的。
昌德宫里也有平民用的朴素的硬山式屋顶,外形简单平凡。
昌德宫最著名的其实是它的后花园。它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在金秋季节,花园内色彩绚烂,美不胜收。对我而言,两样东西最有趣。第一个是还能用的日晷。以前也看到过日晷,但似乎从来不知道如何读出时间。昌德宫后花园映花堂前的日晷可以读出时间和节气。
尖尖的阴影处,对应的竖线就是时间。延伸到边沿的那根竖线是12点,所以指示的是12点15分。导游说为什么跟那时候的时间(12点50分)不一致呢?因为朝鲜当时用的是天朝的时间。天朝的时间就是照片显示的时间,11:50分。看来天朝当时的时间跟现在的也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日晷直接就照天朝的做的,搬到朝鲜,因为经度不一样,太阳的角度根本就不一样了,所以根本就是全乱套了。
阴影对应的横线高度,在边上可以读出节气。5月20日是小满。阴影超过了横线一点点,横线对着的果然是小满。
第二个是下面的这个房子。
选这张照片实在是这个地方有故事,又未经授权不能把朋友的像贴上来。导游介绍这个屋子说,除了储藏东西的地方,有三间房间,互相连着。最近的一间太太住,最远那间先生住。导游问,中间那间谁住。我猜孩子住。导游说不是,孩子住对面一排房子里。
看着这么一排的小孩的房子,可见这夫妻真不容易,这么多孩子,可怎么生啊。
但是回过头来,夫妻俩中间又住的是谁内?听到答案真是大跌眼睛,居然是母亲大人。再想想那么一排小孩屋子,不知道该说这夫妇更不容易呢,还是说因为太容易,导致这么多小孩,母亲大人不得不住到中间来了。
中国的木建筑,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话题。希望能早日重游北京,或能早日到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