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红黑名单”定期公布,上半年试点牛羊、禽类定点屠宰并纳入追溯体系,全年完成定性定量检测6万批次,快速检测90万批次,年内全面建成覆盖社区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食品企业“一把手”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脱产培训……记者昨天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食安青岛”整治行动将继续深化,重点围绕农村地区、中小学周边、城乡接合部等,坚决取缔 “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
“红黑名单”定期公布
“今年我市要全面实行“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会上介绍,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实施食品安全“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制度的意见》,逐步完善信用征集、分级评价、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等配套管理措施,年内全面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行业诚信信息平台,推动食品安全信用结果与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税收等挂钩。对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经营主体,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实行行业禁入。
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要突出乳制品、食用油、酒类、肉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农业投入品、包装材料等8类重点行业的综合治理,落实产品召回、不合格食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食品企业“一把手”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脱产培训,培训覆盖率要达到100%,年内在全市培育一批优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放心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累食品安全“正能量”。
试点牛羊禽类定点屠宰
“目前进入青岛的猪肉已经有了严格的监管追溯体系,但牛羊、禽类的追溯体系还不够完善。”会上介绍,今年我市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统,逐步扩大范围和品种,力争覆盖所有大宗食品品种,形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今年上半年,我市要参照猪肉市场的监管模式,在有条件的区、市开展牛羊、禽类定点屠宰管理的试点工作,对外地入市的牛羊、禽肉实行查验备案制度,并纳入追溯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另外,会上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水产品溯源管理方案,在目前“索证索票、产地证明、凭证销售”的基础上,逐步把水产品纳入溯源管理的范畴,拓展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引导生鲜农产品重点产区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定性定量检测6万批次,快速检测90万批次,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力争实现品种、区域的全覆盖,建立健全重点市场驻检制度和流通市场派驻巡检制度。加快“智能食安”电子监管平台的推广应用,把食品行业基础信息、检验检测结果、现场巡查记录等全面纳入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年内要在各个区、市全面落地运行,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科技监管能力。
监管网络覆盖社区农村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 “食安青岛”整治行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惩重处贯穿于整治行动的全过程,坚持食品安全“零容忍”。重点围绕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中小学校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市场以及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重点区域和领域,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入手,深入排查,严厉查处“违禁超限”、“假冒伪劣”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今年上半年,各区、市要建立一批示范街道(镇)和示范社区、村庄,争取年内全面建成覆盖社区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常态长效规范的运行。
440余人因食安问题被抓
■数字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去年“食安青岛”整治行动中,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200余起,立案侦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40余名,查处违法违规业户3000余家,捣毁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700余个,案件侦办数量同比提升5倍,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多发的态势。去年全年完成定性定量检测7.2万批次,快速检测122万批次,肉菜质量追溯系统和“智能食安”电子监管平台投入运行。(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刘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