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何为家庭农场?权威的解读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既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实践成果。农业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
青岛一直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探索者与先行区。应该说,这个新生事物尚是一枝含苞的“蓓蕾”,急需建立政策支撑的生态系统。我们这组 “走近青岛家庭农场”系列报道,是对“家庭农场”已有雏形的梳理与解剖,也是对“家庭农场”可能路径的探寻。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这几天,位于胶州市胶西镇杜家社区大郐家沟村的 “家美农场”一片繁忙的农忙景象:农场主冷学家一家祖孙三代在农场栽种土豆。“农忙时人手不够,78岁的老父亲也来帮忙,还要雇上七八个季节工。”今年50岁的冷学家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继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后又一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在胶州市不断涌现。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6日,该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为32家。
保守估算年收入20万
“家美农场”现有土地145亩,其中成片耕地90亩、速生杨林地20多亩,另有散地10多亩。成片的90亩耕地上,种有60亩麦子、30亩土豆。此外,冷学家还有一个小型养猪场,年出栏量近300头。
冷学家是村里的能人,1997年开始养猪,2004年开始承包邻村的河边地栽种速生杨,2010年4月,他和妻子崔世美注册了“家美农场”。之所以要注册家庭农场,冷学家有着自己的打算,“以后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他说。
平时,农场的主要劳动力是冷学家和崔世美。这段时间,刚刚退役的儿子冷传国也在农场帮忙。今年24岁的冷传国当了五年技术兵,一脸英气。与爷爷、父亲一起在田里忙活,他坦言农活不好干,“这是头一次干种地的活儿,真累。过段时间还是要到企业找个工作干。”其实,经营家庭农场的收入并不比在企业工作低。据冷学家保守估计,他家一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家庭农场是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不同的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通常提供初级原料,生产环节相对单一,家庭农场在农产品的商品化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则更容易区分。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按规定,农民合作社要有5名以上符合规定的成员,带有风险分担的合作性质,而家庭农场相对独立,在人数上并没有要求。
胶州市家庭农场起步较早,最早的一家注册于2010年3月。“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土地流转工作启动较早。2008年至今,全市已经累计流转土地16.3万亩,发展起一批种植大户。这些种植大户相继注册了家庭农场。”胶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现代化种植规模化生产
胶州市家庭农场的规模,从几十亩到上千亩不等,最大的是李哥庄镇纪家庄村王兴迁的“鸿飞大沽河农场”,流转的土地面积超过5000亩。
据王兴迁介绍,从2008年起,他在四年间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其中3000多亩种植小麦,2000多亩种植蔬菜。他所承包的土地涉及周边12个村庄,其中有一部分是近邻即墨市的土地。
2012年3月,王兴迁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胶州市鸿飞大沽河农场。由于规模大,种植、收获全部机械化。“我们从播种、喷药到收获全都用机械。”他说,由于过去家庭生产面积都比较小,大型机械很难施展,只能利用小农机作业,不但成本高,生产效率也低。采取规模化种植后,土地都连在一起,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
随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王兴迁还买了大型烘干设备。经烘干机烘干的粮食比一般农户晒出来的粮食糠少、土少,比市场价格高出一毛多钱。“人家的小麦收购价也就1.1元左右,我们的起码能卖到1.2元。”王兴迁说。
“九龙七彩甘薯农场”位于胶州市九龙社区西宋家茔村西凤凰岭一带,农场总面积为360亩。凤凰岭名字好听,周边生态环境也好,但土地却是山岭薄地。“如果种麦子,一亩地收成不过两三百斤,年景差时,可能颗粒无收。不过,这样的土地适合种甘薯,去年,农场种植紫色甘薯300亩,产值在100万元左右。因为规模较大,我们可以统一建设灌溉、冷库系统,实现效益最大化。”农场主孙志刚介绍。
孙志刚是地道的西宋家茔村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离村上大学,曾涉足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在胶州市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后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并成立农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目前,农场前期投入百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8公里,铺设输水管道2000米,架设供电线路1500米,建了沼气池,并配建了一处垃圾处理站,农场将利用沼渣沼液追肥杀虫。同时,孙志刚还为农场出产的甘薯注册了商标。按照孙志刚的规划,未来,西凤凰岭一带八个村近万亩土地都要实现规模化生产。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
什么地方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胶州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刘丕舜认为,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首先要看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比如说鸿飞大沽河农场所在的李哥庄镇,是全国有名的制帽之乡,仅镇上就有工业企业800多家,年轻力壮的当地农民大部分转移到二三产业去了,种地的寥寥无几。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低,从而为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要看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高,流转难度就大,也不益于发展家庭农场。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胶州市东北部的胶莱镇一直以种植蔬菜见长。去年大葱行情好,种一亩大葱就能挣八千到一万元。这样的地方,可谓寸土寸金,土地流转的难度当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