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天是学雷锋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的贾晓慧和手语志愿服务队也在酝酿着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这个“80后”女孩在6年的志愿者服务期间,共为2000多名聋人提供了手语服务,她身后的手语服务团队更是累计服务时间达到了1万小时。
与手语结下一段缘
2006年,贾晓慧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2007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手语这一特殊而美丽的语言结缘,同时也与聋人结缘。聋人虽听不见,但生活在手语族中,同样渴望学习,获得信息,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渴望社会交往。贾晓慧喜欢上了手语,2007年9月开始系统学习手语,逐渐养成随时随地练习手语的习惯。2010年,贾晓慧取得“心之言”高级手语服务资质。
手语“导游”聋人惊喜
2008年,贾晓慧担任奥帆赛社会志愿者、残奥帆赛手语志愿者,一天上午,有两位在深圳工作的青岛聋人到奥帆中心参观,相互间用疑问的表情比划着什么,眼中流露出许多困惑和难色,她主动热情地上前用手语与他们交流,两位聋人惊喜万分,欣然接受了贾晓慧的手语“导游”。贾晓慧热情地为他们讲解主题公园的各个场馆、景点。贾晓慧用她的微笑和舞动的双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聋人朋友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手语志愿服务,让聋人感受到了奥运的激情与快乐,赢得了众多聋人朋友的肯定。
手语司仪感动聋人情侣
2008年年底,贾晓慧和朋友们共同组建了青岛“心之言”手语志愿者服务队,为岛城的聋人提供志愿服务。
贾晓慧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聋人的世界,不定期走访慰问岛城孤寡聋哑老人,为老人送去温暖的问候;为聋人参观旅游做手语翻译,了解大千世界。一次,她担任一对聋哑新人的婚礼手语司仪,当用手语打出需要双方彼此许下婚姻誓言时,聋人看着她的手语落泪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听”到了这一段庄严、神圣的誓言,许下了彼此间一辈子的承诺,感受到了同健全人一样的婚礼喜悦。
从初次参加志愿者服务至今有6年的时间,贾晓慧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了1300余小时,已在青岛市各类涉聋活动中累计为2000余名聋人提供手语翻译服务,而她身后有初、中、高三级手语资质的骨干志愿者198人,外围志愿者近3000名,开展志愿服务124次,累计服务时间达到1万小时。(记者 于顺)
爱心接力
正能量
雷锋战友传递雷锋精神
昨天下午,市南区邀请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副班长徐铭晨和 “雷锋团”副政委王军做了一场题为“雷锋,一座一座永恒的丰碑”的专题报告会,向大家再次传递了雷锋精神。
徐铭晨说,他们每天争着整理雷锋生前用过的行李并引以为豪;每天点名时,点的第一个名字便是雷锋,雷锋班所有成员齐声答到。
王军给大家讲述了雷锋当年入伍时以及入伍后为大家服务的故事,还给大家释疑了网上一些流传的疑问。他说,“雷锋是潮人”的说法是因为他有皮夹克、英格表、料子裤和皮箱四件宝,这四件是雷锋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只用来留影照相穿的,并不是雷锋生活奢侈,当时雷锋入伍前每月30多元的工资也算是“白领”的收入标准了,用这四件东西不算奢侈。还有“雷锋后面跟着摄影师”的说法也是误传,雷锋留下的200多张照片其实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集中拍摄的,当时正赶上雷锋被部队评为先进标兵,部队专门派摄影师将雷锋做过的好事摆拍了一些,才留下这些照片。(记者 孙启孟)
奉献爱
仇兆强献血3.94万毫升
早报讯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青岛“雷锋式”献血服务志愿者仇兆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追求的目标。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的十多天里,58岁的他,不顾严寒和风雪,每天坚守在献血车上,默默地做着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志愿服务工作。仇兆强就是这样用行动实践着自己志愿服务终生的愿望。
55岁的仇兆强退休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招募血源是无偿献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血源,等着输血的病人就无法得到救治。仇兆强总是一边做献血服务工作,一边没白没黑地深入社区、农村、大学,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
由于年龄原因,55岁时,仇兆强不得不停下定期献血的脚步。自2012年7月1日,国家新规定献血年龄延长到60岁后,他又开始每月捐献一次血小板。目前已经献全血1800毫升,血小板47个治疗量,共折合3.94万毫升全血。(王磊江 刘成阳)
兵孙女
通信兵老年公寓送欢乐
“李奶奶,想我们没有?”循着清脆的声音,82岁的李秀南奶奶四处搜寻着,当眼前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她咧开嘴笑了……
喊奶奶的这群小姑娘是北海舰队通信总站的女战士们,也是李奶奶和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里所有爷爷奶奶们的“兵孙女”。近日,通信总站某大队10位“兵孙女”再次来到福山老年公寓,为老人们送去快乐。从公寓成立起,距离不远的某通信总站的官兵们就定期看望公寓里的老人。设施坏了,官兵们主动帮助维修;逢年过节,帮老人们贴对联和窗花,利用休假来陪老人聊天。(记者 于顺 刘竞 刘建新 侯彬)
学雷锋“蜂蜜”收获好姻缘
24年前学雷锋日程强帮助了朱文浩由此相识并牵手
早报讯把雷锋当做榜样,学雷锋做好事成了程强最经常做的事,而在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同时,程强常常也会有惊喜的收获,自己现在的美满姻缘也正是由“学雷锋”牵的红线:24年前,程强帮助了一名叫朱文浩的女士,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这段特殊的回忆总会让夫妻俩感到特别的甜蜜。24年后,程强和朱文浩骑一辆双人自行车,历时3天从徐州来到青岛,重游他们当年相遇的地方。
夫妻俩骑车从徐州到青岛
3月3日上午,程强和妻子朱文浩从徐州出发,靠一辆双人自行车要一路骑行到青岛。夫妻两人沿着G310国道一路向东,一直骑行到深夜来到了连云港市,在那里过夜后又上路,沿着G204国道一路向北进入山东境内。3月4日,程强和朱文浩又沿着G204国道到了日照,在那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昨天,程强和朱文浩从日照出发,通过原胶南、黄岛,然后从黄岛轮渡乘船来到青岛。昨天下午,记者在青岛轮渡见到了程强和朱文浩夫妇。“双人自行车比单人自行车骑起来要费力得多,两个人还要很好地协调。”程强告诉记者,他们历时3天,骑行了470公里后,终于来到了青岛。
24年前的学雷锋日相识
“我们首先要到青岛火车站去看一看,那里是我们相遇的地方。”程强告诉记者,1989年3月5日,他同朱文浩坐同一辆火车从徐州来到了青岛,那时候两人还不认识。“车上人很多,车厢十分拥挤,她的背包带断了,一个姑娘没法把行李抱下火车。”程强说,那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很多年轻人都把雷锋当做自己的榜样,程强二话没说就帮朱文浩把行李抬下了车,因为两人都是徐州人,程强和朱文浩成了朋友。程强怎么也想不到,一次乐于助人的小事,让他收获了一辈子的幸福。
“今年是我们结婚20周年,所以想在学雷锋纪念日这天再次来到青岛看看。”朱文浩告诉记者,从那次相识之后,两人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帮助了他人,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很甜蜜。”朱文浩说,他们把学雷锋的朋友亲切地称之为“蜂蜜”。“‘蜂蜜’这个词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很时尚。蜂蜜是花的精华,这个精华其实就是我们讲的爱和分享,也就是雷锋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来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做爱的使者。”朱文浩说,与人行善不仅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幸福。(记者 徐栋)
病残老哥俩 游览新青岛
出租车司机辛克林和两名同事帮老人圆了梦
58岁的弟弟杨新民从出生时就双手残疾,智力也有残疾,父母去世后一直是66岁的大哥杨春民照顾他。“我一直想带着残疾的弟弟出去走走,可我的腿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走不了远路,也害怕他一个人出门跑丢了。”杨春民称。昨天益青出租车公司的哥辛克林跟他的两名同事开车,带着老哥俩一起游青岛,圆了老人一个梦。
“前两年我一直想带着弟弟去北京上海逛逛,可自从腿部静脉曲张严重了,我根本就走不了远路。”杨春民告诉记者,弟弟平时一个人还能去北京路附近逛逛,但再远的地方就不敢让他去了,害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老哥俩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已经10多年没有一起出过门了。“我们想去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看看,还想去看看奥帆基地。”杨春民老人称。
杨春民老人称,年前他和弟弟要从观象二路的老房子搬到云南路,但根本找不到车帮忙搬家,多亏了益青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师傅辛克林帮忙,这次他得知老哥俩想要出门的消息,约好了开车带着他们出去玩玩。昨天下午记者在五四广场附近见到了陪着老哥俩出门的辛克林师傅和他的两名同事,他们搀扶着腿脚不大灵便的两名老人,不时还给老人照相留念,当天下午他们还去了栈桥、奥帆基地、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大桥,让宅在家里10多年的老人见识了新青岛。(记者 黄飞)
上一篇:去年慈善募捐突破2亿元
下一篇:26处脏乱差登上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