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斤的崂山第一鼓敲响非遗节。
非遗节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眼球。
击缶表演首次亮相非遗节。
17日,2013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崂山世纪广场举行。本届非遗节以“美丽新崂山·传承在民间”为主题,遵循节俭的原则,会期由四天缩短至半天,着重展示崂山本土文化特色。其中,崂山第一鼓亮相,首次引进击缶表演,参加表演的25支队伍均为崂山本土队伍。
四天会期改半天
秉着节俭和群众参与的原则,今年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时间和节目安排上都有了改变。节庆时间由往届的四天缩短为半天,节目表演也由以往的全国非遗节目聚集改为上演崂山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一些消费性的展销摊位相应取消。
崂山区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本着节俭的原则,注重的是崂山本土艺术特色的展示,民间艺术展演活动突出“民间、原创、地域”的特点,精选沟崖高跷、孙家下庄舞龙、东韩舞狮等本土民间队伍。25支演出队伍的演员均来自崂山本土,他们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崂山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打造出一台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盛宴。
“为参加这样的表演,我们早早就准备上了,大家伙在一起很开心。”来自沙子口56岁的刘庆芳说,在这样的节日,她能和老姐妹们一起演上一出,别提有多开心了。
首次引进击缶表演
今年的崂山非遗节,除了精彩的本土艺术表演,还上演了一场锣鼓大赛,10支崂山本土锣鼓队带着他们精心编排的原创节目,一决高下。
上午10:30,锣鼓大赛开始,整个赛场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锣鼓,有战鼓、扇鼓、堂鼓、排鼓、缸鼓、堂锣、开道锣等十几种。山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艺术部主任周玉彤介绍,非遗节上的10支锣鼓队代表了整个山东的鼓文化,这其中有代表鲁东文化的王哥庄社区锣鼓队的战鼓表演,有代表鲁中地区的牟家和谐锣鼓队的排鼓表演,有代表鲁西南地区的北龙口锣鼓队的扇鼓表演。此次锣鼓比赛最大的亮点便是第一次将击缶表演搬上非遗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缶”这一乐器开始为人们所认识。此次锣鼓比赛,王哥庄社区锣鼓队便引进了新的乐器缶,当天8位女子跟着伴奏击缶而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多斤崂山第一鼓亮相
非遗节上,崂山第一鼓也格外引人注目。崂山王哥庄社区锣鼓队队长,71岁的冯居茂介绍,崂山第一鼓已有10年的时间,为牛皮制作,整个鼓面直径约为250厘米,重达200多斤,要6名成年男子才可以抬动,表演时需3名成年男子一起敲动。
冯居茂介绍,王哥庄社区锣鼓表演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崂山第一鼓曾跟着社区锣鼓队到全省各地表演过,特别具有崂山特色。
17日当天的锣鼓大赛上,牟家和谐锣鼓队、晓望锣鼓队等10支锣鼓队在世纪广场阵列排开,设置群鼓闹春、参赛锣鼓对抗展示、锣鼓争霸等擂台比赛,展示各支锣鼓队的主题创意、鼓艺特色、节律配合及队列展转。最终,王哥庄社区、会场社区锣鼓队获一等奖,牟家和谐锣鼓队获最佳创意奖。
崂山非遗节上的踩高跷表演。(记者 陈之焕 通讯员 王涛 摄影 张晓鹏)
上一篇:香港籍轮船外海抛锚漂泊1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