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出行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民有时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在城市中心区域,上下班高峰时出租车打不到,自己开车又堵在路上;在城市边缘区域,公交太少,走路太远,打车又太近。市人大代表栾少湖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建议:通过增加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缓解交通问题,交通规划时考虑“慢行系统”。
现状 打车开车常遇堵
岛城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尤其是在夏季旅游旺季来临之际,外地机动车大量涌入岛城,进一步增加了交通拥堵问题。栾少湖表示,自行车方便快捷,是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接驳方式,能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从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减轻城市道路拥堵压力。
“市民骑乘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轻便,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效降低有害污染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通过与大沽河慢行系统、滨海慢行系统相结合推动自行车出行,可以为岛城增添休闲氛围,大大减少城市固有的工业化气息,展现一幅人与自然相融的蓝色生活画卷。”栾少湖说,同时,大力推动自行车出行,可以振兴岛城“金鹿”、“国防”等中国自行车著名品牌,为青岛这座品牌之都增添新的品牌魅力。
探访骑车比坐车还快
陈先生单位在延安三路,从汽车东站的家出发,骑着自行车到单位要50分钟,“这个时间很固定,坐公交车就不一定了,一般是90分钟,下雪那天不敢骑车,我坐公交车花2个小时才到家。”陈先生说,他周围的朋友,骑车上班已经成了新时尚,“大家骑车一是为了省时间,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以前我得6点起来跑步,回家匆匆忙忙洗漱、吃饭,现在7点起床,上班路上就健身了,时间很从容。 ”
新概念俱乐部主任李明介绍,他的这个自行车俱乐部已经有上千名注册会员。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是骑车上班,其他人在周末或者夏天骑车锻炼。 “现在的变速自行车车况好,刹车、提速都很快,在木栈道上、人行道上都能骑。 ”李明说,车好了,路却复杂了,自行车现阶段主要在人行道上骑,但人行道停车现象很严重,人要走过去都难,别说骑车,遇到路被堵的情况就只能占车行道,沿着路边走。 “我们希望城市规划时设计自行车道,没有条件的,在人行道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一米宽的路就行。 ”
建议 建公共自行车系统
在调研时,栾少湖做了随机调查,多数青岛市民不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原因是存在自行车道未设置或被挤占、骑行安全不能保证、存放自行车不方便、自行车修理点过少、自行车租赁未推广、骑自行车没有面子等问题。 “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作为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先行者,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杭州市为例,截止到2010年底,杭州市已经在全市投入5万辆公共自行车,平均日租用量达到25.4万人次,最多日出租总量为32.19万人次。”他建议,通过举办自行车赛事、推广自行车旅游项目、设置“自行车出行日”等方式,发展自行车文化。
栾少湖表示,应该将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编制纳入青岛市整体交通系统中,在青岛城区主干道路中,应采用先进的公交汽车系统,在城区内分支街巷以及有出行需求的地点,发挥自行车在公交系统中的补充作用和微循环作用。青岛可以逐步建设岛城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市民或外地游客租借自行车时,只需用琴岛通卡或临时租车卡在任一租车点的读卡器上刷卡,完成身份认定,系统就解锁选定的车辆,使用完毕后可以在任一租车点归还。公共自行车在半小时内使用应当是免费的,之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鼓励使用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车就近送回出租点,方便他人使用。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主要是大型居住区、行政办公、学校、大型商超、大型公建、轨道交通出入口以及企业用地。服务点在进行外观设计和内部装修时,应当体现青岛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统一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青岛城市特色,必要时,可以为青岛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设置个性化的标志和吉祥物。(记者 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