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给学生设的自行车停放区现在已经很少有自行车停放。
一家长手机上收到的学校发的"限骑令"通知。 近日,有市民反映,胶州一家中学给家长发短信,规定学生不能骑自行车上下学,此举一出立即引来市民热议,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对此,该校负责人表示,学校的“限骑令”其实是一个应对雪天路滑的应急措施,并非以后学生都不能骑车上下学。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倡导学生不骑自行车,而元旦后也将对确需骑车上学的学生重新登记,同时倡导学生骑车避开车辆密集的路段,防止交通意外,缓解交通压力。 ■反映学校不让骑车,家长犯愁 “前两天孩子学校突然不让骑自行车上学了,可把孩子愁坏了。”1月4日上午,胶州市民郑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663反映称,自己孩子在胶州六中上学,由于距离学校较远,孩子每天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天骑着上下学都很方便,也挺节约时间的。可是前几天学校突然发通知,说考虑到交通安全问题,让学生改为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上下学。 郑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距离学校大约有5公里,没有公交车通行,如果步行单趟至少要1小时。“我们孩子从小就听老师的话,学校虽然只是建议,但孩子第二天就把电动车放家里了,元旦放假前的那两天都是我开车去送他,费老事了。” 同郑先生一样,还有不少家长在网络论坛上发表了自己对学校这一新规的不解。“有多少家长有车接送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家通了公交,你说让这些没车接送没公交坐的孩子怎么上下学?” ■调查学校自行车停放区空了 1月4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胶州六中门口,伴随着放学铃声,大量学生走出学校大门,记者留意到,在所有外出的学生中无一人骑自行车。“元旦前下了一场大雪,老师说雪天路滑,骑自行车容易摔倒发生意外。”采访时,读初二的小高告诉记者,元旦放假前几天学校就不让骑自行车上下学了,主要是考虑到雪天路滑 ,天冷骑车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影响对路况的判断。 “你看现在自行车停放区空荡荡的!”一名家长表示,学校东南侧院墙外是用来停放学生自行车的,以前自行车都能停满,现在很少有自行车停放。记者看到,不少学生家长驱车前来接孩子,很快学校门前泸州路两侧就停放了数十辆汽车。“确实是个事,听说前面有孩子摔伤了,但是天实在是太冷了,而公交车又少,所以我就每天来回接送孩子了。”一学生家长赵先生说。 ■议论有人称安全,有人嫌简单粗暴 “福州南路和学校门口的泸州路每到上学放学必定要堵车,为了疏导交通和孩子的安全,我觉得这个建议挺好的。”对于学校的“限骑令”,来接孩子的刘女士表示支持。 “现在孩子骑车都太猛了,尤其是电动车速度都飞快,孩子们爱三五成群搭帮骑行,一边骑车一边说笑打闹,太危险了。”市民赵先生对于学校的规定也持支持态度。 也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解。“学校有点欠考虑,毕竟学生的情况不同,有些学生离校远而且没有公交车可坐,骑车是唯一的选择 ,学校的这一规定有点简单粗暴。”家长邱女士说。 “学校的初衷应该是为孩子好,只是方法上有点简单,没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估计后面还会进一步论证,这个可能需要交通部门和公交部门协调才行。”从事教育行业的家长赵先生说。 经市民反映和记者观察发现,雪天“限骑”的几天,放学时段该校的不少学生排队等候在附近的六个公交车站上,一时难以上车,不少学生等待近1小时才上车。 ■学校骑自行车上学“危机四伏” 对于广受学生和家长争议的“限骑令”,记者采访了该中学相关负责人。据校方介绍,近年来,随着轿车的激增,新手上路事故频发,骑自行车上学已经由原来的锻炼身体、低碳环保的事情变成一种危机四伏的行为。2012年12月28日、29日,胶州城区连降大雪,之后天气严寒,路面结冰,在胶州六中东侧的福州路和泸州路路口尤其严重,不少学生骑车容易滑倒,加之福州路是连接胶州新老城区的主干道,车辆密集,极易发生车祸。 校方称,经过慎重考虑做出决定,为保障学生行路安全,在元旦前开始倡导学生不骑自行车,特别强调不骑速度快、马力大的电动自行车,该通知以短信的方式发给家长。校方表示,学校并非不让学生骑车上学,元旦假期结束后,确需骑车上学的学生经申请可骑车上学,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建议骑行时避开福州路等车辆密集的路段,防止交通意外。同时学校也倡导家长尽量不要接送孩子,以免造成道路拥堵。 ■交警步行或乘公交最好 采访时,胶州市交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该地段堵车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放学时间。因为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福州路和常州路是两条南北通行的主干道,一到了放学时间,骑车回家的孩子和车辆就会重叠,形成严重的路阻。为此,7名交警现场指挥,效果仍不好。 “其实学校这么做既是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也是对缓解周围交通压力的一种尝试!”该民警告诉记者,他们之前就曾处理过学生被撞的事故,警方也鼓励学生能够选择一些其他的出行方式回家,能够步行或乘公交最好。 该民警说,在解决拥堵和隐患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公交车不及时等,这就需要市民和家长能给相关部门多提意见,共同解决学生安全出行和交通阻塞难题。(记者 景毅 鲍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