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5亿元汇票竟是假的 青岛最大伪造票证案主犯获刑四年

来源:青岛晚报-- 2012-12-15 15:08:42 字号:TT

  张某今年51岁,在珠海成立了一家石油公司从事燃料油生意,张某与天津一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8亿元的油品供销合同,想购买燃料油,天津公司要求必须要先付5亿元再给货,可张某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将一张空白的银行电汇凭证经过PS等手段“打造”成5亿元假票证。不过让张某没想到的是,自己骗了天津公司,可天津公司也把他耍了,就在两人准备中止合作时,银行发现猫腻报了警。

  移花接木合成汇票

  虽然和天津的公司签订了合同,不过张某并没有5亿元的支付能力,他立即联系在青岛负责石油销售的綦某,让她找买家,希望由买家负担这笔定金。但天津的公司催得急,情急之下张某想了个歪主意,他到崂山区某银行营业厅拿了一张空白的电汇凭证,当天将这张电汇凭证交给綦某,并让她伪造成一份办理成功的5亿元电汇单据。綦某找了一名私刻公章的小贩,让他刻一枚银行的办讫章,接着又找公司员工在电汇凭证上填写汇款人、收款人及汇款金额等内容,并加盖了办讫章。

  按照规定,电汇凭证上还需要有银行办理人员的个人名章,綦某又想办法弄了一张带有银行员工“孙某”字样的银行凭证,找到了一名从事电脑设计的员工,该员工将“孙某”的名字扫描至电脑,然后通过“photo-shop”软件将“孙某”的名字合成到电汇凭证上,一切办妥后,綦某将她伪造的完整版银行电汇凭证电子版发给张某,张某确认无误后,转发给了刘某。

  谈判发现自己被骗

  办案法官称,天津这家公司负责人刘某看到电汇凭证后,以为张某已经将钱打到了公司账户上,刘某同意先带着张某到油库看货。由于电汇不能立即查阅,为了保险起见,刘某又派人专程从天津赶到青岛,到银行核实电汇的情况。

  另一方面,张某和刘某在油库现场看货时发现,自己也被对方耍了。他订购的燃料油根本不是天津这家公司的,油的来源不明。正当双方谈判陷入尴尬时,刘某又收到消息,称张某并没有在银行办理任何电汇。至此,双方各自的“骗局”均被识破,交易终止。

  主犯一审获刑四年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刘某公司的工作人员到银行核实情况时,银行发现猫腻,尤其是孙姓工作人员,见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一张5亿元的银行凭证上时,十分诧异。随后银行工作人员拨打了110报警。民警根据线索,调取录像、邮件来往记录等内容将张某、綦某等参与伪造票证的四人抓获。

  法院判决,张某和綦某均犯伪造金融票证罪,获刑4年,同时綦某还需缴纳罚款5万元,其他两名填写电汇单据和电脑合成的同案犯,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和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我市最大伪造金融票证案

  记者从法院了解到,这是我市近几年审理的金额最大的伪造金融票证案,同时也是崂山区审理的首起类似案件。办案法官称,所谓伪造金融票证包括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伪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伪造信用卡。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记者 王婷)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