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也许您正给孩子报名参加“幼小衔接”班,老师会提前教会他小学一年级课程;此后还有“初小衔接”“高初衔接”——正规教育体制节外生枝,又多了一个“衔接”教育,而且一步一“接”,越“接”越贵。
历经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了。学生、家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大功告成,梦想成真!放他单飞吧,任五湖四海、东西南北,由他独自去闯荡——环环相扣的“衔接”教育,到此戛然而止。
等孩子大学毕业,要踏入社会时,突然发现:考上大学,不等于前程在握!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衔接”不顺——再由此向前追溯,才突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一系列“衔接”内在的理性与非理性、正常与不正常。
大学与社会的“ 衔接 ”
“培训班”到大学校园招生 大四学生到“培训班”恶补
眼下正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季,青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李兵(化名)没有像许多应届生一样,穿着职业装挤着公交车穿梭在各种企业的面试队伍中,相反,他走进了一“冷门”——准备投资一万多块钱报名参加一家计算机技能培训学校,为自己“恶补”计算机技能。
李兵是在今年入学后听了一场这家名为“达内”的培训机构的宣讲会后作出这个决定的。
“这家培训机构经常来我们学校宣传,到了求职季的时候宣传的力度会更大。”李兵说之所以用找工作的时间参加培训,主要是看上该机构“包分配”的承诺,“他们是全国性的,可以帮助学员分配到本地、或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去工作。”
记者登录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一打开网站,四张几乎充满整个页面的宣传标语在不停地滚动,“薪酬比‘最牛’更‘牛’”、“工资翻三倍”、“平均月薪8325元不只是想想”等宣传标语不断冲击着眼球。网站上贴着很多学员的照片,而照片的背景就是培训机构为他们分配的公司。
“我仔细看了看网站上培训老师的资料,他们从前供职的公司都挺厉害的,项目经验也比较丰富。”李兵说他们专业的学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一般都在2000块钱左右,他希望通过培训,能获得收入更高的工作。
李兵参加了C++课程。“我现在只需要交980块钱的书本费,其余的约一万三千块钱培训费是要等到他们帮我签约之后,从每个月的工资中拿出一千块还他们。”
与李兵同班受训的还有14名学员,他们中11人和李兵一样,是应届大学生,分别来自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及临沂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令李兵吃惊的是,“还有一个研究生呢!也是学计算机的。”
李兵说,在他们这届200个学生中,有十几个同学参加了此类培训班。
“我觉得参加这个培训班还是挺值的。”李兵的同学小乐(化名)对记者说,他当初参加培训的目的纯粹为了“补课”。“我们专业学习的计算机语言主要是JAVA,但我觉得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于是就报这个班好好补习一下。”
对于自己报名的C++课程,李兵说虽然不是他们专业的主修课程,但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可自己在学校里也没有学好。而关于没有学好的原因,李兵和小乐都给出了相似的回答。
“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没有培训班老师那么多的项目开发经验,所以大学老师不能教给我们最实际、最先进的技术。”李兵和小乐都反映,教他们课程的老师经常会提前几个月去互联网企业学习、培训,再把学到的内容教给他们。“有时候我们有不懂的地方问学校里的老师,他们或者去翻课本研究明白了再教我们,或者跟我们一样也闹不明白。而培训学校的老师虽然是视频同步教学,但是每个班都配备了指导老师,现场解决你的问题,学得就更透彻些。”小乐说。
老师教不好是一方面,大学生没有认真学习课程也是重要的原因。“你也应该知道大学里的状态,不像在高中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上课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就不听,睡觉、玩手机之类的很常见,上课之外同学们就上上网,出去玩玩什么的。”小乐说在这种氛围下,即使意识到自己没有学好专业课,他也没有自制力认真学习。“培训班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培训班也会统一要求大家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学习。”
至于“达内”这个机构最终能不能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为大学生们找到理想的工作,尽管有网友发帖子说 “最终找的工作没有他们声称的那么好”,但李兵和小乐还是坚信:“确实学到了真东西”。
记者手记 如此尴尬,谁来负责?
记者了解到,这种承诺“包分配”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学校至少五年前就出现了,有些高校老师看到学生就业难,甚至会推荐他们去参加这种社会培训。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机构是否真的能为学员找到承诺中的“高薪”工作,单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确实感到从这类培训机构中能学到真东西。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学到真东西,还要额外掏腰包参加社会培训呢?两位学生的话道出了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从客观原因来说,教师的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我们想替学生问问,学校有没有意识到当代大学生需要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来培养?除了提前几个月派老师到企业充电外,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措施?
从主观原因来说,学生们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浑浑噩噩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学到多少“干货”。
造成这种尴尬现实的原因也不能全都归责于大学以及大学生,试问:今天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堂,学生们除了“被”老师家长“强制”学会了语数英化物外,谁教会了他们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自我规划,如何自我实现?
高中与大学的“ 衔接 ”
考上大学,却不会选专业 远离父母,遇到自理难题
王磊从青岛的一所重点高中考上了南京的一所211大学,18岁的他从没有离开过父母,一夜之间却远远地离开了父母。每周打一次电话,电话内容千篇一律:“我很好……没什么事……你们放心……”,事实是,他有一堆的 “大事”要独自面对——对专业不感兴趣;担心专业不好,以后难找工作;想考研究生,换专业,但不知考什么——所有这些,他都不和父母说,因为,“他们也不懂”。王磊转眼就到了大三,从入学开始遇到的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这让他越来越焦虑了。
从王磊父母这边来看,对于孩子的现状和未来,他们的确感到鞭长莫及。王磊从小到大,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高考报哪所大学,事无巨细全在父母的掌控之中。如今,他们来了个“大撒把”,这把王磊“闪”着了。
王磊所经历的 “成长断裂”现象具有普遍性。
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辅导员孟凡老师说:“学生离开家走进高校校园,多数家长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把孩子交给了学校。高中到大学,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转折,学生从凡事由父母做主到独立面对,这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现在看来,这种准备不足,导致一些大学生不适应高校生活。”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陈臣臣说,自己从小到大,不论哪个阶段的学习、补习,最终的目的都是“考大学”。每当自己在学业上懈怠、松散时 ,都会遭到来自家长、老师的警告。“我和我的同学们奋斗的目标就是高考,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并没好好思考过。”陈臣臣说,她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在入学半年,甚至一年后才理解大学学习的目的,还有些人直到大学毕业也没弄明白上大学该怎样学习。
今年20岁的学生杨正泰在潍坊一所高校就读,他说,学数控专业是家人帮忙做的选择,正好有亲戚做这方面的行业,将来就业时可以帮忙。“我过去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更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反正是家长给选的,我自己哪有选择专业的能力呢?”
孟老师认为,现在学生们的高考志愿,更多体现的是家长的志愿,再加上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是“服从调剂”的,这导致了每年新生来报到时,家长和学生极少关注他们所学专业的学科优势、未来前景等,而将目光集中在住宿条件、食堂伙食等生活细节上。
大一学生遇到两大困境:一是学业迷茫,二是生活依赖。
“今年刚入学的一名学生特别想家,每天都往家里打十几个电话,最多的一天甚至打了30多个电话。”孟老师说,如今学生父母的电话,是她必须掌握的“第一项信息”,“都成为大学生了,还需要老师找家长谈,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她说。
大学见闻 盲目打工误学业
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招聘兼职告示表明,大学生做兼职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兼职跟课业时间冲突时,一些学生会利用上课时间去做兼职。
青岛科技大学大三学生任霜选择周末在酒店里打工。“一上就是一整天,晚上九点半才下班,很累。”小任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现在餐饮服务行业的兼职都会提前要求兼职人员提供空闲时间段然后排班,即使这样,兼职大学生也会有 “不得已”的时候。
大二学生小唐告诉记者:“这学期刚开学时,啤酒节还没有闭幕,我做兼职的餐厅正好就在崂山区世纪广场附近。因为经理觉得那几天顾客会比较多,所以虽然我有课他也给排班了。”她还告诉记者,大学的课程不算太紧,现阶段的课程专业性也不是很强,又是刚开学,缺点课不要紧。今年大三的学生小董告诉记者,他所打工的比萨店也是排班制,一天工作四五小时,但偶尔也会有和课业冲突的时候。“遇到喜欢的课就去上课,不喜欢的课就去打工呗。”小董告诉记者。
有学生说,与其上课玩手机、看小说,还不如做兼职赚点钱呢。
目前大学生兼职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市场。记者采访了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葛卉老师,她说:“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迫切需要实践经验为将来打基础是促使大学生盲目兼职的因素之一。另外,当前大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他们抓不紧学习时间的原因。此外,目前缺少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能只为挣零花钱去打工,否则大学生只会成为廉价劳动力,专业和经验两头空。
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 衔接 ”
“幼小”衔接一年两万 “初高”衔接半月三千
在百度上输入 “幼小衔接”点击搜索,可以获得261万条相关词条,足可见全国的家长们对所谓“衔接”教育的重视程度,足可见“衔接班”现象在全国各地何等普遍。不仅是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班一样火爆。在北京,为了聘请名师上一节课,家长可以出价到一千元。而据上海一家媒体的调查报告,在上海市某所重点中学里面,70%的孩子在入学之前上过“衔接班”。
在青岛,“衔接”教育同样受到家长们的热捧。
“十一”长假过后,六岁的茜茜换了一个幼儿园。新幼儿园的全部“职责”,就是为升入小学做准备。在这里,茜茜要学习识字、算术、朗读、英语、国学、心算等课程。幼儿园收费一年2万元,一次性缴齐。
“幼小衔接”,本来是教育界的一个专业术语,特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到升入小学之间的过渡。如今这个教育学术语,已经被商业化了。
记者从我市一家名为“大树”的幼小衔接连锁机构了解到,今年8月到明年7月的一年学前班收费2万,必须一次性缴齐,不包括午餐。6月初,所有班名额就都已招满,还有几十个孩子没收进来。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不打广告也不愁生源。
孩子刚刚上高一的于女士告诉记者,相对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费用,“幼升小”的花费不值一提。
于女士说,如果说选择幼小衔接班,家长还要考虑一下交通是否便利、价格是否公道等原因,那么对于“初高衔接”,家长们则更关注的是小班制和名师授课,别的就全顾不上了。
据了解,如果能请到“名师”授课,学费高低就不是家长们要考虑的因素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不找个好老师,那就是耽误孩子的未来呀。高中的课程,本身就难,孩子学两遍,基础更牢靠。只要能找到好老师,花多少钱都值。”孩子已经进入高二的市民胡先生说。
据悉,一般暑假里参加初高衔接补习班,如果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科全部上大课,15天的课程价格在3000元左右。但家长们更钟情于“小班”,费用成倍增加。至于昂贵的 “一对一”,要以“小时”计算了,价格也高得惊人。普通老师每小时100元到150元;如果是名师,需要有熟人介绍,还要看老师的时间安排上“能不能腾出空”。胡先生说,他曾给孩子找过一个名师,“一个小时600元是好不容易排上的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衔接”越来越深化了——二年级毕业的暑假要提前学三年级的课程;上一个学期结束后,寒假要学习下学期的内容。
老师 多此一举
“衔接是‘说辞’,补课是‘目的’。”我市一所重点初中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郝老师一语中的。“正确的衔接是‘授之以渔’,而目前家长们不惜时间和金钱,疯狂地进行的‘超前学’,只是‘授之以鱼’。”
郝老师说,初中学习内容与小学相比,知识量增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同时初中孩子身心发展也达到另一个阶段,他们会出现四个高峰: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力高峰。所以真正有效的衔接,应该是家长帮助孩子们做好心理准备和调适,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记笔记、预习和复习方法,提高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学会自习……这些内容要比提前把初一的古文背完、代数学完来得更重要更实用。
莱西一中有着20多年班主任带班经验的张旭日老师对“初高衔接”有这样的感受——“衔接”不等于“补课”。他说,高一新生感到不适,更多来自于环境变化和心理变化,这不是补课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高中教育越来越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特长的拓展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培养。这对一些习惯于死读书、习惯于只靠在各种补习班里两遍三遍恶补才能提高成绩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张旭日说,高中生更应注重在学习方法方面的改变,学生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这根本不是提前补课能解决的问题。”
家长 不敢不“接”
记者采访到一位高一学生的母亲,这位家长连连感叹:“幸亏孩子暑假参加了初高衔接班,要不他现在就跟不上班了。”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勉强考上了本市一所重点名校。从接到录取通知书起,他们就报名参加了初高衔接班。一共学了两期,第一期15天,2800元,第二期10天,1600元。该衔接班是以“网络”方式办学,授课老师也是这所名校的老师。
“衔接班就是把高一的数理化全部讲了一遍,语文是讲高考试卷,英语是讲题目,讲知识点,做题。”这位家长告诉记者,“入学后,学校教学进度非常快,他们不是按教学大纲授课,而是采取一种名为 ‘阶段性’学习的办法,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吸收消化大量的知识。我儿子目前在班上学习状态不错,不仅能跟上班,有些课程还是班里中上水平。孩子自己说,幸亏参加了衔接班。”
上一篇:青岛特色海产紫彩血蛤马蹄蟹绝迹
下一篇:青岛船长郭川今穿赤道靠大雨冲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