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陈杰) 光棍节的狂欢余热未散,今天又迎来了感恩节。近年来,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以及商家“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营销炒作下,各种“洋节”、“草根节日”如雨后春笋,并不断被“扶正”,再加上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日数量出现井喷,有网友感叹“几乎天天都在过节”。面对五花八门的节日,有人欢喜有人忧。
洋节、中国节、自创节 几乎天天在过节
刚刚过去的光棍节让很多购物狂至今意犹未尽,这个起源于校园草根文化,既没有中国古代沿袭的文化沉淀,也没有任何外国文化浪漫标签,这个起源于数字的节日在商家的爆炒下病毒般流行开来,而这个横空出世的节日也成为新兴节日文化的代表。
“光棍节怎么这么火,连在山东农村的老妈都知道这个节日了。”在北京工作的赵健告诉记者。他母亲今年50多岁,是传统的农村妇女,在跟别人聊天中得知了光棍节。“打电话时我妈跟我谈起光棍节的新闻,让我很吃惊,她连元旦都不知道,竟然知道光棍节。”赵健说。
除了光棍节,在这些新鲜节日中,有的生拉硬拽,与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强扯关系,如被误读为“情人节”的七夕;有的取日期谐音,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8月8日“爸爸节”、9月12日“示爱节”,甚至还有4月17日“铁哥们节”,取“死一起”谐音,意即为哥们两肋插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除此之外,因男人受节日的“关怀”少,一些网友还自创8月3日“男人节”;甚至还有左撇子组织设立的“左撇子节”。
与此同时,一些渐渐被遗忘的传统节日又重新焕发生机,而西方节日在中国也受到年轻人热捧,使得节日数量井喷。记者粗略统计,一年中,能引起网友广泛共鸣的节日就有39个,平均9天就有一个节日,怪不得有网友大呼“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过节”。
节日成商家狂欢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
纵观近年来各种节日泛滥,与商家不断掀起的宣传造势不无关系。有网友套用鲁迅的名言调侃称“世界上本没有太多节,商家们炒作多了,节就多了。”
毋庸置疑,节日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是商家宣传的动力。北京某百货商场销售部负责人张晓曼告诉记者,该商场很重视节日营销,她表示,基本所有节日该商场都有打折促销和宣传活动。
张晓曼说,“正常情况下,节日里销售额会比平时高5-7成。而像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大节日,销售额会比平日多4-5倍。去年,圣诞节单日销售额比平日多了7倍。”可见,无利不起早,商家热衷炒作节日是巨大的利益驱使。
近年来,随着网商的兴起,他们也加入了“遭节”“闹节”的行列,并成为主力军。他们通过网络进行狂轰滥炸式宣传,让一些生僻的节日迅速走上“正轨”。以光棍节为例,3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只流传于校园、带点自嘲味道的“学生节”,社会上和“大人们”对之嗤之以鼻。然而在商家的病毒式宣传下,今年光棍节,某购物网站仅一日销售额就达到191亿元,超越了中秋、国庆期间500余家全国重点零售企业的销售额。据报道,光棍节当天,出现了4亿多人次网上购物的壮观场面。
正是各种商家对节日不遗余力地宣传与促销,让传统节日的地位不断稳固,新节日的影响不断增强。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潇放表示,不管是中外传统节日还是新造节日,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商家在节日上捞金的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让节日过的更有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