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张伟平曾为《金陵十三钗》争取到首周45%的票房分账比例
张伟平种树 后来人乘凉
中国的院线制度自2002年起引入,经过十年发展,才确立了目前43%:55%的分账比例。而从2002年至今,分账比的每一次提升,都有张伟平的身影。
注明电影研究者Magasa指出,2000年左右,分账比例尚保持在35%左右。2002年,借《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强势崛起的东风,张伟平亲
但为何去年《金陵十三钗》与院线闹分账,五大公司却按兵不动呢?影评人韩大刀认为,“一是可能时间仓促,没来得及跟进;二是因为当时各片商有自己的利益想法”。有意思的是,去年此时,《金陵十三钗》跟院线打分账战时,博纳表示自己同期上映的《龙门飞甲》不参与此事。但今天的《通知》中,博纳却赫然位列五大公司之列。
“可以想见,张伟平去年的成功模式,为五大公司今天的《通知》提供了很多经验与借鉴。如果院线让步,45%成为一个常态标准,张伟平有贡献”,韩大刀如是说。
好莱坞标准 可供成备选
需要指出的是,五大公司此次要求调高分账比,并非针对今年贺岁档的战斗,而是希望打一场建立标准、以后都能适用的战役。对于五大公司的诉求,某影城经理表示,“渴望一口气将上限变成底线,不可能。提高分账比确实是个趋势,但需要过程”。
资深影迷汽车大师认为,好莱坞目前流行的一种分账方式可以借鉴。好莱坞多数大片会按时段调整分账比例。比如首周发行和院线七三分,次周六四分,以此类推,影片放映时间越长,院线比例越高。鉴于目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大片首周票房占总票房比例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可以捞头两周的票房,又可以鼓励拉长影片放映周期,对发行方而言,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在《金陵十三钗》上映时已经变相尝试过,当时张伟平与院线达成的协议是,票房在五亿内新画面按照45%的比例分账,五亿之后开始,新画面只收取41%的分账。至少从《金陵十三钗》的表现来看,这种拷贝好莱坞模式的分账方式效果不错,《通知》一开始就咬紧45%,不排除五大公司借此增加谈判筹码的可能性。
业界均力挺 分账不治本
分账大战才打响第一枪,对行业的影响如何尚未有定论。但业界基本一致认为此举当支持,但它仅治标,不治本。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并不是一次分账大战便能全面复兴。
分账大战的影响之一便是,五大公司之外,中小发行公司是否也能挑战分账比例分一杯羹。对此问题,张文伯表示,“有钱赚大家肯定会效仿,但问题还得看手里的牌够不够资格叫板”。而此次五大的挑战在他看来,亦是值得肯定的进步,“无论是发行、院线还是影院,每一次博弈背后,其实都是在推动产业进步与完善,是绝对的好事”。
对分账大战引发的产业变动,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心。《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便表示,“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双方的互相逼宫,都会带来另一方的反弹,最后两败几伤也不是没有可能。中国电影环境还很脆弱,经不起这么内讧”。
总而言之,票房分账问题不过是中国电影发展到瓶颈,一个不得不触碰的尴尬伤疤。饭得一口一口吃,问题也得一个一个解决。《通知》里,五大公司要求提高分账比例的原因是,制作成本高昂,并承诺在分账问题得到解决后,“努力提高影片的制作水平”。希望这不仅仅是谈判说辞,而是日后的实践行动。
院线方也别总拿租金高当说辞,灵活调节票价,积极开发非市中心地区成为潜在的票仓才是王道。
毕竟,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