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俗称海蚯蚓,有“万能饵料”之称,是钓友们外出钓鱼的必备宝贝。随着近年来过度挖掘,青岛周边的沙蚕越来越少。昨天,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传出喜讯,由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承担的双齿围沙蚕人工繁育、人工养成及苗种增殖放流通过验收。
“沙蚕宝宝”成活率提高一倍
“沙蚕宝宝”播到沙滩上,没几天它们就全钻到沙子里了,它们长势如何很难观察到。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博士于道德介绍说,所里提供
人工养殖沙蚕会面临诸多问题,就拿孵化沙蚕卵来说,为了提高人工养殖沙蚕的产量,工作人员一般采取在实验室里集中孵化沙蚕的方式,然后收集卵再进行幼虫的培育。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们现在培育的“沙蚕宝宝”成活率提高了一倍,稳定在60%。于道德告诉记者,刚收获的沙蚕平均体长接近12厘米,重达1.5克。 8月份是钓鱼的黄金时期,沙蚕需求量最大,反季节养殖技术也正在研究中。
年出口百吨创汇上千万
东营一家沙蚕养殖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出口的活沙蚕每箱重30斤,一箱的价位在1400-1800元之间,张先生包了一千亩沙滩,沙蚕年产量达100吨,远销日韩、欧美等国,销量好不愁卖,每年出口创汇达上千万元。
此外,沙蚕浑身是“宝”。它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68%,是鱼虾蟹的“营养品”,一些海中生物在排卵期吃沙蚕有利于加大排卵量,提高卵的成活率,不少海鲜养殖厂家也来订货。同时,沙蚕还是生产海洋保健食品和抗癌、防癌、免疫及防辐射的海洋生物药品的主要原料。
环境变化的“红绿灯”
“现在沙蚕成了稀罕物,四五年前,退潮之后挖一斤沙蚕不费功夫,现在半天也挖不出来两三条。 ”青岛一名钓友王先生感慨道。随着不少天然海岸线遭到破坏,沙蚕越来越难见。谈到沙蚕的重要性,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博士王其翔解释说,沙蚕是维持海滩生态平衡的重要一分子,对保持海滩泥沙的营养物质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把沙蚕看作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从沙蚕体内提取的残毒物质,可以分析出沙蚕所在区域的海洋生态状况。
除此之外,生活在海滩里的沙蚕属于钻洞生物,能增加海泥中的氧气,还能降解沙滩中的重金属元素。更值得注意的是,沙蚕是候鸟的天然饵料,沙蚕的增多还能吸引迁徙的候鸟停留,保护生态美化周边的环境。王其翔表示,随着沙蚕养殖技术的成熟,以后可以在适宜沙蚕生长的潮间带放养,以恢复海岸线的生态。(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