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热力公司班长为4万户供热奔忙12年

来源:青岛早报-- 2012-11-02 10:45:34 字号:TT

    因为姓“官”,干的活又是维修管道,工友们都习惯把47岁的官华军称作“老管子”。看上去十分瘦弱的官华军已经在开源集团东部热力公司维修班与管道维修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为了找到热水管漏水点,甚至多次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热水里排查检修。“供热管道抢修是个很烫人的活,但我不挨烫,很多家庭就会变凉!”不善言谈的官华军难得说出这么一句充满感情的肺腑之语。常年放弃休息、奔波在抢修第一线的他告诉记者,虽然

在这个岗位上很辛苦,但他一直默默坚持着,给辖区内4万余户居民的供热“大动脉”当管家。

    跳进热水寻找漏水点

    与普通的管道维修工人不同,官华军面对的管道里,“流”的是高温水和水蒸汽。它们离开供热企业后,先要通过一级管道进入供热站,通过二次换热,流经二级管道再进入用户家庭中进行供暖。“如果说锅炉是供热的心脏,那么一级管道是供热的大动脉,一旦出现漏水事故,下游的用户就会全部受影响。”官华军告诉记者,开源集团东部热力公司是青岛市第一个集中供热站,从东部开发时就已经成立,所属供热管道年代久远,老化相对比较严重,时常出现漏水事故,“管道出问题就会影响供热,还浪费资源,所以抢修任务十分重要,必须要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官华军笑着说,“我们真的是让一个个小事故给锻炼出来了。”

    说起自己经历的事故抢修,官华军的记忆回到了2008年7月,当时奥帆赛即将举行,可东海路的一处险情让开源集团上上下下都绷紧了弦,“最先发现事故的是厂内,因为管道的供水突然增加了,说明某处管道漏水了,我当时正值班,赶紧带着人出去排查。”官华军说,供热管道都埋在地下的沟里,根据水压锁定东海路和奥帆基地周边后,立即将管道的各处阀门关掉,避免大量热水泄漏,但具体的漏水点找不到,依然无法确定漏水点,“找不到漏水的地方,就没法开挖,因为管道都在地下,我们只好进管道沟一点点排查。”官华军带了十几个人分头进入地下管网,当时沟里已经有齐腰深的热水,高温蒸汽让他们睁不开眼睛。在鼓风机的协助下,进入管道的工人才不至于窒息,一直在大约60摄氏度的热水里泡了半个多小时、走出去上百米后,官华军才终于在东海一路的地下管道找到了漏水点,30多厘米的裂缝不停地向外冒热水,此时的他已经被热水和蒸汽弄得精疲力尽,最让他难受的是,尽管在检修过程中穿了皮胶做的防护服,但官华军还是被热水和蒸汽烫得掉了一层皮。

    半夜抢修已是家常便饭

    开源集团东部热力公司的供热范围,南至海边、北至宁夏路、东至台湾路、西至山东路,服务家庭用户4万余个,用热单位近100家。“用户多但供热管道老化,所以排除险情必须要快,而且要将损失降到最小,半夜抢修是家常便饭了。”官华军对记者说,按照公司的规定,抢修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15分钟内赶到现场做检查,半个小时内所有与抢险维修有关的工人必须全部做好准备。因为抢修的是热水和蒸汽管道,维修班的工人都要装备防水服、防烫手套等装备,“你没干活理解不了,一旦漏水了,地下的管道沟里全是热水,至少也在50度,如果蒸汽管道漏了,人进去根本喘不动气,必须在管道沟的一侧往里鼓风,另一头往外抽气,才能强制让空气流动,否则十几分钟就可能让人窒息。”说起自己的工作,原本不善言谈的官华军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让记者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什么意思。

    “一般的管道故障,都必须在4小时内修好,否则影响太大,用户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官华军说,作为维修班的班长,他很舍不得让年轻的小伙子们轻易涉险,万一被高温蒸汽烫伤可就麻烦了,但在一线干活少了,技术又上不来,所以每次抢修,他都带着年轻人一起,最危险的情况都是他上,忙完后还不忘和工友们分析如何发现漏水点、如何快速修好等问题。

    曾7天坚守在维修一线

    为了预判可能出现的事故,减小单位损失和用户影响,每天上班时的班前会和下班之前的班后会,都是雷打不动的。管华军要听取昨天工作情况汇报,给维修班下属的抽水班、管道维修班、管网巡检班下达当天任务,然后跟着去一线。巡视检查井算是相对轻松的工作了,但200多个检查井一个月要检查一遍也并非易事,深2-10米的检查井要一个个爬上爬下,拿着电筒,挨个检查阀门和补偿器是否正常,这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个不轻松的体力活。

    要说最累,官华军想都没想就说出了大修和抢修,就在记者采访他之前,官华军才刚从大修现场下来,“刚刚完成,只要大降温随时可以供暖了,主要目标是把供暖季和巡检时发现的软肋消除掉。”官华军说,任务重的时候,常常要几天几夜要在工作一线盯着,工人都是两班倒,只有他带班连轴转。而一旦发现管道故障,排查时必须有人钻进地下管网排查,这种情况下官华军都是当仁不让,“我经验比他们丰富,能更快找到事故原因。”遇到配件不能及时供应,官华军会让工人们先回去休息,自己盯在岗位上,甚至创造过7天7夜坚守在维修现场的纪录。正因为这种负责和吃苦的态度,工友们很少称他为班长,而是从他的岗位和姓氏上发挥联想,给他起了个“老管子”的外号,对此官华军一直都是甘之如饴。

    作为技术工种,官华军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事故抢修方案,包括如何寻找埋藏在地下的事故点、确定事故原因、缩短抢修时间等,“靠管道进水的量判断是否漏水以及漏水程度,而为了防止漏水过多,我们将管道分成了很多段,节点处设置了阀门,出事故了先关闭阀门,防止漏水过多。”官华军说,管网内冒热气、出水速度、进入管沟内巡查,都是常年维修中积累的经验,而通过多工种配合快速抢修漏洞,也在常年配合和不断钻研中成了制胜法宝。

    蒸汽泄漏喷烂手背

    “年轻人能吃苦的越来越少,但我们这些活总得有人干,不能所有的人都坐办公室吧!”干了多年锅炉维修,又干了12年供热管道维修,官华军深感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而让他更加辛苦的是,由于要承担不少宾馆、企业的热水供应,东部热力公司全年都要供热,这也让官华军放弃了绝大多数休息,全身心扑在了管网安全维护上,潮湿、狭窄、空气污浊的地下管道几乎成了他的办公室,“一米半的高度让我直不起腰来,但又不敢扶管道和墙壁,太烫人了!”官华军说。

    供热管道维修是技术活、体力活,更是一份危险的工作,如果高温蒸汽喷在人身上,受轻伤都是幸运的,“2005年我去检修管道线路,没想到一个小设备泄漏出了一点蒸汽,喷在我的手背上,当时皮肤就全烂了。”官华军说,幸亏当时维修的管道温度已经降低很多,而且泄漏的量也不大,如果主管道喷出蒸汽,自己的手就废了。正是因为如此,每次遇到危险程度比较高的抢修任务,官华军都是抢在最前面,而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心思,让他在那次手受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意外,而自己受伤的手背,也成了他对年轻技术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活教材。

    4万户供暖家庭、近百家供热单位,近30公里烫人的供热管道,在过去的12年里,官华军自己都算不清楚到底走了多少路、带了多少徒弟,“对我们维修班来说,不论如何都不能耽误居民的供热,这是我的底线。”官华军说。(记者 陈珂)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