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又到了青岛居民储煤过冬的时节,也是送煤工一年最忙碌的时候。随着青岛供热逐渐普及,需求蜂窝煤的居民越来越少,送煤工成了一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角色。王一陈,一名来自莒南的“现代卖炭翁”,在青岛干送煤工已经20年了,见证了青岛送煤行业的兴衰。昨日,记者跟访一天,全程记录他的送煤生活。
见证20年送煤业兴衰
“我手上都是煤灰,别把你的手弄脏了。”昨日,在掖
王一陈说,如今送煤的生意越来越少了。以前一进十月门,市民就要到附近的煤店排队买煤,队伍长度甚是壮观,而送煤工也是人数众多,每个煤店都有几十人。而今,买煤的人越来越少,青岛市区的煤店从原先100多个,缩减到不到20个,送煤工剩下不到50人。20年间,王一陈眼睁睁看着很多煤店关门。掖县路煤店作为较大的煤店,目前还有3名送煤工,而其他一些煤店有时几天都没有订户上门。
挑着100斤煤送上五楼
作为老城区最大的煤店之一,王一陈和两个老乡每天要送6吨煤,这个数量不及10年前的1/10,但已经是一年中比较忙碌的时候了。 “两筐煤100斤,46块,每块2斤2两。 ”王一陈如数家珍,这意味着他一天要搬80筐煤。让王一陈感到幸福的是,往年的平板车已于今年换成了小货车,“这省了我们太多力气了,青岛的路太多陡坡,拉平板车太辛苦了。 ”
昨日上午9时许,装满蜂窝煤的小货车出发了,第一站是登州路一户居民家。将车停在路边,王一陈掏出订单上的地址再次核对一遍,和伙伴们用扁担挑起煤筐,开始往5楼一户居民家送煤。每担的重量是100多斤,记者尝试着挑了挑,却最终只提起了半米高。 “你们没出过大力的遭不了这份罪,一天下来身子像散架一样。 ”王一陈从记者手里接过扁担,稳稳地向楼上爬去。好不容易爬到5楼,敲开了505的房门,房主一脸茫然地说没有订煤。王一陈再次掏出订单看了一眼,确信上面的地址是505,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打电话核对。核对后才发现,订煤户是105。“可能是老人说话不清楚,煤店登记时写错地址了。 ”王一陈说,每百斤煤多加一层要加收一元钱,可这次罪算是白遭了,这样的事情在送煤时经常碰到。
攒钱给孩子上大学
送煤工是一份季节性很强的活,只在冬天时比较忙,春夏时几乎无活可干。那时,王一陈会打零工补贴家用。
在龙江路一户居民家,买煤的老太太看到王一陈搬煤有些吃力,便主动要给他介绍门卫的工作。王一陈婉言谢绝了,“这个活虽然辛苦,但钱要多一些。 ”他提到最多的是“攒钱”,其次是孩子。孩子今年上高中了,“得多赚点钱,将来要是真有出息了,考上大学得供他,不能让儿子再干运煤的活。 ”这些想法催着王一陈一秒钟也不舍得耽搁。
送煤工将逐渐淡出城市
记者从市供热办了解到,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将达到74%,市内四区达到82%;居民供热普及率达到87%,市内四区将达到96%,除了计划拆迁及要求不供热的居民外,今年年底前老城区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伴随着供热面积的逐步扩大,送煤工这一“现代版卖炭翁”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留给我们的只能是记忆。(记者 李德银)
上一篇:青岛蚯蚓干环卫1斤1年吃3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