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沧区委书记傅明先
记者 张华
近年来,李沧上下牢牢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2014青岛世园会筹办、铁路青岛新客站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诚信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动李沧由传统生产功能区向现代服务功能区转变,努力打造半岛地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2011年全市科学发展项目观摩
坚持“一条思路”,引领转型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方向。李沧区坚持以科学务实的思路引领发展,2009年7月,确立了“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并将这一发展思路持续深化、具体化。2010年底,启动了“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三年大发展行动,明确了世园会举办前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十大城市综合体”和 “100个重点项目”。2011年底确立了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李沧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16年,二三产比例调整为39︰61,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今年以来,针对全区大规模拆迁基本完成、老企业搬迁不断加快的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三大主攻方向,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六大现代服务产业”、“七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八个先行板块”,产业转型的路径日益明晰。
强化“一个带动”,激发转型活力。“一个带动”,就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产业转型的总抓手,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2008年以来,累计引进项目207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2个,过十亿元项目30个,万达、苏宁、银座、宝龙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竞相进驻,实现了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李沧开发建设从无到有、从单兵作战到集聚发展的跃升。在一批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下,全区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2008年以来,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10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9%,2010年首次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2%,2011年总量和增幅首次跃居市内四区第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08年以来,三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80%左右;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9%,较2007年底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做强“一大支撑”,优化转型环境。“一大支撑”,就是坚持同步推进“两改”与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区域价值,为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2008年以来,共完成和启动“两改”项目43个,规划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新建、翻建道路74条、82.3公里,路网密度由2007年底的2.42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3.3公里/平方公里。金水路一期被市民评为“青岛市最美道路”。铺设雨污水管线317.4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7年底的18%提高到目前的68%。世园会周边绿化全面展开,全区绿化覆盖率由2008年的36.8%提高到目前的3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6.5平方米提高到19.5平方米。整治河道17.9公里,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抓牢“一个目的”,共享转型成果。“一个目的”,就是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转型成果。2008年以来,投资22.1亿元,完成112件民生实事。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4万户,新增可供热面积570万平方米、6.6万户,新增供气5.5万户,建成区供热、供气主干网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中小学15所。改造提升社区文化中心88处。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启动市三医迁建工作,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李沧西部医疗条件落后的状况。全民健身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开工建设市民公共服务中心,李沧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无大型活动场所的问题将成为历史。
发扬“一个作风”,激发干事活力。“一个作风”,就是不断强化具有鲜明李沧特色的“靠上、拼上、豁上”和“要急、要争、要抢”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强化向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倾斜的用人导向,深入开展了“百名干部下社区、一进二帮三提升”主题活动,有力激发了全区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活力,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下一步,李沧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全力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战略,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100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立足青岛、服务半岛、面向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