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公告 > 正文

万里云天万里路 学院主义--青岛水彩新锐十人展

来源:青岛市南文化网-- 2012-10-29 14:34:12 字号:TT

    在德国的几次旅行中,那落日苍苍茫茫,寒林殷红凝紫,强烈的光影色彩给我的印象深刻无比,这是一种生意盎然的神圣和庄严,照见了造物主的真意。盈天地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生意,雨露之可濡,四时之所蓄。李金芑、乔振伟、涂咏红、林波、孙钊、孙晓燕、赵琳、吴俊、翟蒙、林晓燕为代表的青岛当代十人水彩画展从各自不同的层面将“天地之大德曰生”阐释明了,集大千于一堂,更是从各自艺术追求和不同的风格角度以仁者之

爱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小时候,看邻家春节贴对联,“读书作画无穷乐趣;种竹栽花一片生机。”十人之现状,其道可谓正中!

    李金芑:年为十人中最长,为人敦厚,朴实。他从本科毕业半路出家画水彩,师承王绍波,王辉林,并深得“二王”之精髓。其水彩画以清、劲、冷为是。清含高品,劲含豪放,冷含清醒。有行家评价他的水彩画:正是以当年本科所学设计理念和厚积的诗书铺纸,以“大器需晚成”灼见作色,得名师妙法阅历构图,以不阿品格为笔,借纯朴运神,然方可“笔落千山风雨声,画成美景动地来。”

    乔振伟:出自寒门,七年磨一剑。久居田园与大自然邂逅融化悟得“天下之至柔,驰骋之至坚”,的法理。在他的水彩画世界里得妙悟于漫漫雪原和寂静村落:回头断壁残垣,电线乌杈,转身已人间天堂……在本科毕业之前,他受导师侯安智的启发,追求材料语言的多元化。将浆糊、蛋黄、胶水等复合材料应用到水彩画中,并在贯彻学院拓宽水彩至水溶性材料的道路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印象派的灰绿和赭石熟褐的色调如高莽原野一般的厚重和富有冲击力。个人的图式构成在诗意的画境中表现出经典意味,他强烈的主观意愿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极尽质朴的个人色彩,凝宇酣畅。

    涂咏红:精致极简,纯粹线条。涂咏红来自湖北,本科即受教于湖北美院水彩画系,四年学习成长于水彩画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他的画面中贯用机械的线、面、色的构成,祥和宁静的画面气氛,简单平凡的四边形或立方消隐具体形象传达意识的可能性,使用重复或均等分布的手法,表现方面则故意增加水分的控制难度,将水的质和柔和题材本身的特性强化。加中减减中加,运用极简即极加的理念。到研究生阶段他更是脱离常态,放开传统。在极简主义艺术构成吻合组织生产的逻辑意图和湖北自身地域水彩画特点更好地吐纳融合,将人文主义和人文科学做了一些有机混杂,在他的画面中既拥有沃霍尔的大众心态,也具备博依斯的公众意识,并且现阶段在他的水彩画创作中也已经开始了注重生存现实的问题。

    林波:江西的“小”伙子,在班上是出了名的“穷”和“拼”。印象中的林波过去是睡在班里的,现在是睡在午山一个没有炉子的房子里,他的生活好像就是画水彩。本科毕业前他也从网站上找了些人体图片想画,但是怎么也不成,他自己说感受不到那份别人营造的“小资”,和自己不像。之后的林波给自己做了个小窝,于“闹市”中的班里修炼了起来。”石涛有诗云“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清灯教子书”。“冷淡生涯”给了林波淡泊自甘、不忘求学的情趣和心志,借萝卜白菜之类以寄胸襟。最终在他的生活里用最司空见惯的“物”,表现出了“见心”“识心”“得心”的三种禅趣。也直接体现了他水彩画的品性:甘于淡泊环境与名利,醉心精神境界的追寻才能体现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恬淡自然之中蕴涵的佛理。

    孙钊:古今中外画家中有不少喜欢用艺术形式表现狗。常言道:“犬守夜,鸡司晨”、“马忠、羊孝、犬义”,狗的形态活泼可爱,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忠实伙伴,人们的确没有错爱它。通过向后看的方式,孙钊的风格自成一家,怀着一个异于常人的完全当代的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死亡之舞”他是了解和熟悉的。毫无疑问,他对于当代文化神圣的对谈也很明了,在此基础上,他形成了诙谐的模仿。这位来自淄博的年轻学子,读过周春芽, 方力均,给人的印象是深受周春芽, 怀斯, 萨金特,和透纳的影响。也可以说,他已部分掌握了十九、二十世纪“精神”理念的精髓。并从当代的平面设计、卡通画中,他借用了很多。他并非是将这个融合进那一个,而是将它们混在一起,擦出火花。对于一个像孙钊一样喜欢移位的艺术家,故意为之的挪用更是一个优势,而非缺点。

    孙晓燕:她现在每天于26平方米的画室中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表述,解读老子的“大巧若拙”观。从平淡处做起,在枯朽处着眼。大巧若拙的拙不是一种枯寂,枯槁、寂灭,而是对活力的恢复。从本科开始,孙晓燕就把着眼点放在了对对象的特定气质的处理,这是一种对本源的否定,更是对于其“真”的再现。她的“小人物”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卑微”之“小”,不同于西方杜米埃笔下的讽刺之“小”,而是在“小”中发现了光明,在“昧”中发现了鲜亮,就像庄子说的,在物象的拙中,恢复了生命的活力。她画面中的“枯、苦”是“窥观尽得物外趣,移向纸上无毫差”的完整再现。这种在整个中国水彩画中难得一见的“拙观”是只有深谙物与神之道的刻意为之,更是对水性材料的深入研究之后的得“万物流形”之理的透彻表达,通过她的独特处理,将枯朽化为苦修,使枯朽也自具妙韵,从而达到“未许木叶胜枯槎”的境界。

    赵琳: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笑,牙齿白,画画时很静,其尤善画“断章取义”的风景画。观他的画有“山静日长”之感。山静日自长,千年如一日,这就是赵琳理解的永恒。永恒感不是抽象的道、玄奥的终极至理,是山自白云日自闲,心不为物所系,从容自在。中国哲学强调极静中追求极动,人应在无冲突中显现自己。“马蹄不到清阴寂,始觉空山白日长”,赵琳的画偏于静,是一个典型追求静寂的人,他认为在静寂中才有天地日月长。静寂不仅和外在世界的闹形成对比,静寂也可以对世间物泊然无染,保持灵魂的本真。静寂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是身心中的平和。在身心的平和中,忘掉了时间和一切,艺术家也与天地同在,与气化的宇宙同吞吐。

    吴俊说:“我曾仔细的看过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并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由于花是空心的,茎也是空心的,在风中格外的柔软摇曳,再加上叶子是那么绿,如果拿来作为瓶花,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水田”意识,使来自湖北的这位女孩的作品使人更容易想到明镜般倒映出“天光云影”,那是空心菜清澈纯净的生活环境,更是作者心中的“秧田”;而“空心”是它“中通外直”、“秀外慧中”的谦逊表现,“柔软摇曳”写出了它柔美的“女人花”姿容可堪与百合媲美,给人以静女般的东方文化之风韵,那么她的抽象作品更是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翟蒙:水彩之秘在虚实,在阴阳,古往今来艺术家将阴阳疏密之理贯于绘画,书法、点线面等一切方面。阴阳虚实二法就是翟蒙所要构造的变洋为中用的,将相对静止的空间化为运动空间,有了这些,才有了她画面中回荡的空间。

    林晓燕的作品中,她经常是反反复复的洗来洗去,擦来擦去,她在虚实二者之间,臆造空灵想象,故有实际之状;空灵澄澈,方在实在之美。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强调关心无形的世界,在她的作品里有形的世界只是走向无形的一个引子,一个契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画家的感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清者不染尘埃,空着不着色相,这是画家的手段。清则丽,空则灵。清恽南田说得好:“今人用笔,在有笔墨处;古人用笔,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已”。

    “万里云天万里路,展翅凌云正当时”。或许,此次画展十位作者所做的如同萤火虫的光亮微不足道,但我深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的再度璀璨是指日可待的。我一直以为,物质化的世界少不了精神的营养,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与这个民族本身共兴衰共存亡的,所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本是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责任。 我期待这样说,艺术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爱好而存在,更希望它就是生活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或愉悦自我身心而存在,更应该就是人与人精神交融与民族文化辉煌的载体。“秋山浮暮云,痴心两处寻。风凉花不语,人来梦也真。”衷心希望这十只蟋蟀,默默地为山东为青岛水彩艺术的美丽明天不断地呢喃。

    更多精彩活动及文化资讯 敬请关注 青岛市南文化网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