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依法申报军事保护设施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射击场军民用地地界不清晰,导致争议;此外,射击场方圆上百平方公里,射击场场地管理所就几个人,面对群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侵蚀行为,也常常无可奈何……这些都给军事设施保护带来了困难。
如何解决?马登见的答案是:必须以法律为武器,坚持军事设施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首先是严格依法申报军事
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近几年,射击场与驻地政府先后制定了《演习训练场管理规定》等5个规范性文件,并与驻地派出所、畜牧水产局等执法单位建立军事设施保护联防机制,定期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军事设施的违法行为。去年9月,演训场区数十根轨条砦钢轨被盗,地方公安部门迅速开启涉军维权绿色通道,仅用50多个小时就抓获犯罪嫌疑人,有力震慑了破坏军事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新郎新娘将洞房让给驻训部队居住、村民离家数天投亲靠友为演习躲炮弹、养鱼老伯把多余的赔偿款如数退还……在采访中笔者听到许多驻地群众支持部队军事训练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这都得益于深入群众开展的军事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马主任介绍,射击场主要演训场区居住着数百户人家,与部队军事设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次演习,他们都要深入场区附近村镇进行走访,并将部队军事设施保护的宣传单送到群众手中,耐心细致地向他们宣传军事训练保护法律法规,对演习期间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并及时将补偿款送到群众手中,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相信解放军和他们是一家人,使他们既当演训场区的“好邻居”,也成为军事设施的“守护神”。
一位村民因生活困难,曾偷偷用射击场里的废旧营房建起了猪圈,这个猪圈也成了全家重要的生活来源。射击场发现后没有简单驱赶,而是定期派饲养员帮忙指导,还努力帮他在场区外协调一处猪圈。面对射击场官兵的真情,这名村民主动拆除了猪圈,还自愿当上了场区管理员。
合作双赢实现军地共同发展
在射击场边的某村,有条“军民同心路”一直被村民津津乐道。该村与射击场区相邻,地处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由于经费不足,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始终都没有修好,沙土路被村民们称作是“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淌”。射击场在修建通往场区的战备公路时,特意向该村延伸了200多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射击场离开发区不远,交通便利,是一块经济发展的黄金宝地。”马主任说,随着驻地经济飞速发展,地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军事设施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既不利于军事设施保护,也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此,射击场从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军事设施保护与经济建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妥善化解纠纷矛盾,在不影响部队战备训练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地方建设。
几年来,射击场共投资约近500万元,建设军地双方共同使用的战备公路、军民共建路7条共20多公里,为配合驻地道路建设出让军产用地近千平方米、迁移军用通信光缆3.8公里,为驻地旅游开发避让军事训练地域近两平方公里。
驻地政府和群众也积极为部队训练提供条件,驻地附近政府、企业多次出资为场区老旧营区进行翻新、改建;每到训练时,训练场区附近的群众自发组织“警戒巡逻队”和“军事设施养护队”;战备公路两旁的居民还主动拆除违建,确保军车通行顺畅。
笔者在射击场区看到,如今一大批军民两用工程开工建设,既为部队创造了良好的驻训和军事演练环境,也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实现了军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