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前天下午,胶南市民逄先生到该市肖家庄西侧的挪庄河边割草时,意外捡到一个鸡蛋大小,形状如陀螺的石头。昨天经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鉴定,这个“陀螺”实际上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个砍砸器,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
小小石器形如陀螺
昨天上午,记者在逄先生家里见到了这个 “陀螺”,它外表呈黑色,是个圆柱体,高约5厘米,底部直径约3厘米,石质颗粒较粗,有明显人工打磨的痕迹。乍一
“你看,它还能像陀螺一样旋转呢。”逄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用两手将这块石头一搓,它就在地板上“突突”地转了起来。前天晚上,逄先生将这个“陀螺”的照片发到胶南一家论坛上,立即引来网友的热议。“有人说这是龙山文化的石器,还有人说很有收藏价值,希望专家能给鉴定一下。”逄先生说。
河边割草发现宝贝
说起发现“陀螺”的经过,逄先生称纯属巧合。“为了让孩子喝上最好的鲜奶,俺家养了一只羊。没事的时候,我就到河边打草。昨天下午,我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肖家庄西侧的挪庄河割草。割着割着,镰刀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把刃都硌坏了。我扒拉开乱草一看,原来是块像陀螺的石头。”逄先生说,当时这块石头浑身是土,他用河水洗了一下,发现石头上有明显打磨的痕迹,应该是有些年头了,于是就将它带回了家。“俺儿子很喜欢它,把它当成了陀螺,玩了好一阵子。”逄先生说。
“陀螺”是龙山时期砍砸器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经专家初步鉴定,认为这个“陀螺”应该是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晚期)的砍砸器。“砍砸器是新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专家介绍,这个陀螺状的砍砸器保存完整,模样非常周正,说明当时人类打磨石器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
现场是龙山文化遗址
专家介绍,早在2008年,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胶南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就对挪庄河流域进行过考察,发现大量灰坑以及一些破碎陶片、陶鼎足等。“当时初步勘察认为挪庄河流域应该是个龙山文化早期的村落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是目前胶南市挖掘出的年代最久远的村落遗址之一,遗址包括灰坑、柱洞、水井、墓穴等,有四五万平方米。”文物专家说,这个状如陀螺的砍砸器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观点。(记者赵玉勋 通讯员 韩西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