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维权频道> 维权投诉新闻 > 正文

凯利中药因价格诱惑致染色掺假 遭药监局曝光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2-09-11 09:58:32

    继工业明胶毒胶囊、地沟油抗生素事件后,中药材染色事件日前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并掺假,凯利中药饮片公司9月8日遭国家药监局曝光。9月10日早盘,因2011年度曾购入凯利公司的药材,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9月10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原料、辅料等领域的问题严重打击市场对药品的信心,不利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下一步仍将从严整顿。

    价格诱惑招致掺假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9月8日曝光,安徽亳州一批中药饮片企业使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利用铝盐和镁盐进行增重,其中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停产整顿,6家企业的GMP证书被收回,12家企业被立案调查。

    国家药监局称,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中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

    “这种整顿非常必要,应该进一步规范中药材行业发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主任林瑞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中药企业首次面对药材信用危机。早在2011年,四川蜀中制药就因用苹果皮冒充板蓝根遭到处罚。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蜀中制药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只是原料价格的1/4,其为了占领基层医疗市场,使用“低价中标”策略,并最终曝出了掺杂使假的行为。

    于明德表示,药企的逐利行为刺激药材流通领域违法事件频出。“低价中标”促使部分下游药企暗中掺假;中药材价格暴涨,则推动部分上游药材供应商染色、增重。上下游的掺假行为,皆需要严格治理。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气候因素和市场需求影响,中药材价格出现了连续暴涨,在打击下游中药企业盈利的同时,也刺激药材供应商违法行为增多。业内人士称,“加铝”、“加镁”、“加盐、加糖、加色素”等掺杂使假行为,已经成为中药行业的潜规则。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沟油冒充大豆油现象的出现,

    “必须严厉打击,整顿医药业原料市场的经营环境,才能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于明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企业自建基地应对

    于明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称,企业自建GAP中药材生产基地,解决市场紧缺的药材需求,将是缓解供需紧张和避免购入劣质药材的可取之道。

    目前,国内中药企业GAP生产基地逐步增多。同仁堂、以岭药业、贵州百灵等过半A股中药上市公司建有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九州通等流通企业为应对成本波动压力,在中药材贸易中采用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实现产地对接、自建GAP基地、建立部分大宗药材适量储备等措施,以改进营收。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工信部也正不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对中药材种植每年安排2500万元扶持资金,“十二五”开始每年再增加1亿元,而2012年的扶持资金规模达到1.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己种植中药材,短期或可解决企业难题,但并非中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策。由于GAP标准种植的成本过高,部分中药企业GAP标准药材仅能满足自身制剂加工需要,流通在市场上的多数中药材并不符合GAP标准,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质量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栽培药材质量的参差不齐,令药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如部分地区三年期药材可能两年便被采摘,药用质量被人为降低。

    “无论是中药材,还是毒胶囊、地沟油抗生素事件,都反映了医药行业原辅材料层面的治理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管理。”于明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

投诉电话:0532-82870000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申通快递员偷吃顾客月饼 网友戏称为保安全
下一篇:哈根达斯朗廷酒店月饼券过期作废 疑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