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寿光争夺海盐故里
城阳寿光争夺海盐故里
近日,一场关于海盐业的起源与发展、盐圣夙沙氏历史传说的科研会在青召开。与会专家探讨认为,盐宗夙沙氏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潍坊寿光。而在青岛城阳,上千年来也一直流传着盐宗夙沙氏的传说。盐宗故里到底是青岛还是潍坊?我省海盐业研究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纪丽真博士认为,一城是史料记述翔实,一城是考古挖掘有实物,盐宗故里目前下定论为时
青岛城阳
多部史料记载盐宗传说
从青岛城区出发,过胶州湾大桥后继续行驶约半个小时,才能来到位于胶州湾北部的韩家民俗村。这里坐落于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千百年来,盐宗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在这里代代相传,村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人负责航海、捕鱼、晒盐、经商,女人则在家里织网、种田、理家。
说起“盐宗”,最熟悉情况的莫过于韩家民俗村经理刘群英,她曾全程参与过“盐宗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申请市级非遗项目。“很多古籍里都明确记载着,夙沙氏是世界上第一个 ‘煮海为盐’的人。 ”刘群英说,《中国盐政史》、《山东盐业志》、《世本》、《青岛文史》等相关记载显示,“煮海为盐”在中国起源的时间远在5000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盐之鼻祖,后世尊称为“盐宗”。
刘群英介绍说,现在,夙沙煮海为盐的历史已经被引用到山东省中学教材,也就是现在的初级中学课本《走进齐鲁文化》中,文章里写的是“海水可以煮盐,发明煮海水为盐的夙沙氏就是山东半岛上一个古老的部族”。
遗憾的是,红岛虽然有着丰富的关于“盐宗夙沙氏”的史料记载,却难见物证。目前,当地“煮海为盐”的所有物证都在韩家民俗村内。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居民挖虾池时,曾发现过十几口水井遗址,后经文物部门考证,这些水井都是古人制盐留下的古盐井,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到后来,保留下来的只剩下民俗村内的这一口井了。 ”刘群英说,现在,古盐井坐落在民俗村的人工湖旁边。
“明代以前,在山东省即墨县里仁乡(今红岛街道)后韩家村修建了专门祭祀‘盐宗’的庙宇。”刘群英说,“盐宗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齐桓公的宰相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目前,韩家民俗村已经将这一庙宇修复。
两城较劲:力邀学者作证
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纪丽真博士发表了论文《青岛地区海盐业研究》,第一次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阐述了青岛地区是我国古代海盐业的发源地。据《说文解字》称:“古者夙沙初鬻海盐”。夙沙国即在今青岛胶州一带。2011年,“夙沙氏煮海为盐传说”成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上,我省展出了《管子与海洋生态》、《夙沙氏与海洋化工》等实物展品。
5月22日,中国海盐协会命名寿光为“中国海盐之都”。
8月14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盐业的起源与发展、夙沙氏历史传说、盐业遗址群的发现和挖掘等进行探讨,将盐圣夙沙氏的主要活动范围指向山东寿光区域。
8月24日,以“盐圣·盐都与寿光”为主题的海盐科技文化座谈会在寿光召开,进一步探讨了夙沙氏与寿光的历史渊源。
潍坊寿光
考古发现制盐遗址群
在潍坊寿光,关于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无疑是探究我国海盐历史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寿光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德明表示,自2003至2008年,历时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寿光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联合,前后七次进行考古发掘,在寿光市双王城地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盐业遗址87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3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
北大文博学院博士生、盐业专家燕生东认为,在双王城盐业遗址上,发现了商代盐井3口。井口呈圆形,大者直径超过8米。首次发现了10个制盐用的沉淀池、蒸发池,较大者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第一次发掘出了巨型盐灶和房址。遗址群规模尚属国内最大。丰富的考古成果,让人们了解了遗址内部结构,破解了古人制盐流程。
燕生东表示,双王城制盐遗址群面积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全国罕见。可以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制盐遗址。这足以证明,双王城地区为古代一大制盐中心。寿光也因此有“盐都”之称。
寿光当地专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一代“盐宗”夙沙氏,与古代“盐都”寿光市,冥冥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