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房价是否触底业内大PK 7成购房者认为时机未到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7-25 07:37:49 字号:TT

    青岛楼市五六月成交量开始回升,楼价也经过一年多的调整,逐步有企稳回升的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其中青岛环比持平,同比下降4.1%。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纷纷减少折扣。楼市是否已经触底,引发各方争辩。

    正方

    楼价已触底,价稳量增是趋势

    今鹏翔投资有限公司CEO修方舟表示,即使调控政策再怎么严厉,他也从来不认为房地产行业会一泻千里。从宏观角度看,现在已经处于政策空白期,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不会再加码;从价格上看,暂时也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因为对于开发商来说,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控之后,即使当前成交量开始上升,他们也不会做出如调高价格等不理性的行为,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项目因销售很好而调价这种个案。总的说来,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将来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价稳量增的局面。

    太平洋房屋山东区域总经理林宪周也抱有同样的看法。自去年以来,他代理了城阳区和市北区两个新建商品房项目。上半年,这两个项目都给了他比较好的销售条件,但是7月份,这两个项目的优惠都缩减了,不仅所代理的房子由之前销路很好的中小户型改为大户型,而且销售代理有效期间也大大缩短。

    “有着强烈购房需求的购房者无论何时都应该出手”,修方舟认为,对于那些一直抱有观望心态且不急于购房的人来说,等等看未尝不可,但是观望可能会导致价格有一定的降幅,但好房子越来越少。

    虽然认为楼市已经触底,但对于未来价格发展,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鉴于目前楼市现状,虽然不排除有些项目蠢蠢欲动,但市场整体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存货消化与新盘推销并重

    “经过一年多的调控,资金压力大的开发商都已经出招了,而通过一段时间的以价换量,这些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得到了相对缓解。”青岛嘉凯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策划总监赵恒成认为,一方面,从市场来看,一些老项目的优惠力度已经达到购房者预期,所以才会出现成交量上升的结果;另一方面,受拿地价格等开发成本影响,如开发商资金压力可控,也不可能再出现更大的割肉行为。因此,他预测下一步青岛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老盘价格优惠已经到底、新盘定价会更谨慎的情况,短期内轻易不会出现价格回升现象。

    据相关统计,进入7月份,青岛楼市开盘加推频率加大,每周都有七八个项目开盘或者加推,除了这些重点项目外,7月份将有超过30家楼盘开盘或加推,比5、6月份整整高出一倍。而另据统计,6月末,全市住宅存量1185.6万平方米,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去化压力偏大。

    对此,高策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判断,开发商未来推售会根据项目库存、销售等方面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比如现有产品销售情况尚佳的,可能会更多考虑消化库存;现有存货不符合市场需求难以去化的,可能会更多考虑新推适销对路产品。修方舟则认为,总体看来整个市场会采取消化库存和推新盘并重的模式。

    反方

    近七成购房者认为时机未到

    7月5日夜间,央行再次突击降息,一个月内连续两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仅上半年央行执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在持续松动的货币政策下,购房者置业也似乎已现利好。但是根据青岛新闻网日前进行的置业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仍认为目前楼市房价还没有到底。

    央行调整货币政策虽然频繁,业内不少专家均表示,迫于经济压力,未来央行还将继续放松政策,增加资金流动促进市场活跃,而购房者似乎也嗅到这一风向。青岛新闻网的调查显示,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后,超过6成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仍然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但也有32.45%的人认为现在可以出手购房,这比年初的购房置业调查结果有所上升。

    供大于求压力依然

    “5、6月份成交量有所回升,但这基本上是用价格换来的,目前市场压力依然巨大。”青岛业内人士龙江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说已经触底,只能说在底部,为了保证成交量,开发商的优惠力度会越来越大,因为目前不仅市场存量很大,而且新增量也非常多。

    “未来市场下降幅度趋缓,但不排除部分企业年底为了业绩、报表等各方面因素,加大销售力度从而采取比现在更加优惠的价格。”天泰地产营销总监冯宇渊也认为,目前市场存量很大,现在成交的大多数都是刚需盘,但是在大量的库存中,有许多是属于改善性楼盘和高端物业;不仅如此,他认为目前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也需要不断通过加大优惠提高成交量来抛售产品。特别是到了九十月份,许多企业为了最后的年底冲量,会再次加大优惠力度,但是同时他也强调下降幅度会放缓。(记者 鞠培霞)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