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冬病夏治正当时 海慈专家冬病夏治疗法受市民欢迎

来源:-- 2012-07-20 11:06:06 字号:TT

青岛新闻讯 7月18日,岛城就进入三伏天了。每年的三伏天海慈集团肺病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等科室忙着为冬病夏治做准备,许多老患者提前到各诊室咨询、预约。海慈集团连续开展多年的冬病夏治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和良好的疗效深受市民的欢迎,特别是近年来三伏期间来医院贴敷的市民不断增加,每年来贴敷的患者络绎不绝,门诊场面火爆。(青岛新闻网记者)

 

相关资料: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古

已有之,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虚寒类疾病(冬病),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内服中药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夏治)。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内取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

“冬病夏治”适用的疾病

一般来说,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可应用于其它系统的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等,只要中医辨证属虚寒均可进行“冬病夏治”。

肺病科“冬病夏治”特点:

国家级重点专科肺病科“冬病夏治”所用的是筛选古代医家贴敷方中的有效中药,并吸取了国内“冬病夏治”法的诸多长处,结合集团肺病专家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精心研制而成,贴敷在人体穴位上,可使药力快速渗透入人体经脉。经多年临床应用,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尤其不会导致皮肤起泡遗留疤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在贴敷方法上,肺病科通常选取背部6个穴位,分别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一次。

针灸推拿康复科特色:

针对慢性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女性经期腰腹寒冷、痛经、月经不调;亚健康状态、体虚怕冷易反复感冒者;夏季空调综合症等病证进行穴位贴敷、针灸等疗法。

中医儿科主要针对反复支气管感染易感的儿童给予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

血管外科也将开展冬病夏治。下肢慢性缺血即“腿梗”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老百姓习惯上称作“脉管炎”、“老寒腿”,这些疾病在炎炎夏日往往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许多老年患者往往有天热不必治疗、不宜手术的想法,其实周围血管疾病如缺血性疾病同样适宜冬病夏治,因为天气炎热,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的使用,血管外科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夏天治疗同样疗效显著。通过中医西医结合、手术药物结合、中药内服外用结合的方法在炎热的夏季治疗冬天常发作的血管外科疾病,也是非常好的疗法。

2012年冬病夏治贴敷时间是:第一次:7月18日初伏 第二次:7月28日 中伏第三次:8月7日 末伏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冬病夏治”贴敷后应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首次2~4小时取下,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2、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若感觉有烧灼或痒感较剧时,应立即取下以免灼伤,并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3、贴敷药物期间,贴敷处请勿沾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4、如贴敷处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寻求治疗。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