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0名博士生走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样品馆、高性能计算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参观,和专家们一起交流涉海科研论文,了解岛城海洋院所就业情况。这50名博士生是从清华、北大几百名报名的博士中挑出的尖子生,他们来自生命学院、环境学院、化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十几个学院,两天来分别到北海分局、海洋一所、深潜基地,一边进行专业考察,一边“打探”就业情况挑选自己中意的“婆家”。
北大清华博士团来青选“婆家”
“青岛真凉快!”从正值酷暑难耐的北京来到青岛,博士生们相互谈论着这里宜人的气候。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海洋科研事业,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启动“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活动,让高校学生了解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的业务工作、科研内容、工作环境以及科研团队等情况,结合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察,在海洋领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方向。
据了解,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100名在读博士生,他们分为南北线将赴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学习考察。其中,北线包括青岛、天津两站。在青岛,最近两天里这50名清华北大博士分别参观了北海分局、北海监测中心、北海预报中心以及海监第一支队、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深潜基地,并实地观摩北海监测中心的遥感与信息技术室、环境生态室,北海预报中心的短期预报室、数值模拟室、高新技术室、通信网络机房,海洋一所各重点实验室,和专家讨论涉海方面研究前景。清华大学带队老师苗权告诉记者,这50名博士生是从清华、北大几百个报名者中选拔的尖子生,他们在校期间从事涉海领域的科研研究,其中大部分都是希望来青工作的。
待遇好补贴多 10万年薪来保底
“我刚从南海出海回来,就赶来看看青岛科研院所有没有合适工作了。 ”北大博士生刘年凯告诉记者,自己研究的方向是海洋沉积物,从海泥中研究某一年代气温、降水量等方面的环境特征,早听说一所有极地考察项目,希望能有去极地考察的机会,获取极地海泥的第一手资料。说到自己选择工作的条件,刘年凯说大部分同学首先考虑的是收入高低,他听青岛一些科研院所人事处老师说博士生年薪10万元保底,并且从今年起,在青就业的博士生不仅能拿到政府部门每月600元的住房补贴,还可以享受驻青院所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
北京大学带队老师姚锦仙曾随“大洋一号”科考船出海采集样品,相比之下她对驻青科研院所的情况更加了解。姚老师说,相比一般院校的本科、硕士生,北大、清华的博士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单位的科研实力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毕竟他们在大学搞了多年的学术研究,放下各自的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能拿到10万元以上的年薪,专业又对口,对于这些博士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科研实力 蓝色前景打动博士心
“北大、清华是国内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真期待这两所名校的这些博士生能到我们所安家落户。”面对这个堪称“豪华”的“博士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海洋科研,海洋研究所急需引进高端人才来补充科研力量,目前所里的三百多名科研人员中,出身于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只有十来个人,这次一下子有50名北大清华博士生“找上门来”,许多老专家都有点“爱不释手”。“大家都想着给自己的团队或项目组多物色几个后备人才。 ”
“我们所设立了所长基金,个人申请项目启动资金为20万元,如果是团队申请项目费更高,这对于刚迈出校门一心钻研科研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人事处一名老师说,北大、清华好几名博士都向自己打听“所长基金”的情况,他们非常关注来青岛就业后的个人发展前景。采访中,不少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告诉记者,青岛作为名扬国内外的“海洋科研名城”,无论在海洋科技人员数量、两院院士人数,还是海洋科研方面,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此外,广阔的蓝色经济发展前景也是北大清华博士生们想来青岛就业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