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区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80%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位居青岛市首位。创新就业模式解决困难群体增收难题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王宴德,没想到自己都60多岁了,竟然成为青岛花木大世界里的一名普
青岛花木大世界是城阳区夏庄街道重要的扶贫、助残基地,场自成立开始,就优先考虑招收低保和残疾人员。王宴德在到花木大世界工作之前没有任何收入,靠低保维持生活,因他在种植花草方面有一定经验,社区就把他招进了花卉基地。记者走进位于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的青岛花木大世界,看到王宴德正在启动卷帘机给一个花卉大棚通风。王宴德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了。提到现在的这份工作,王宴德满心欢喜,“我现在在基地里面主要负责花卉大棚日常的一些设施管护,一个月给一千块钱,也解决了家庭困难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基地内像王宴德这样的从业人员还有很多。据城阳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既是难题,也是特别需要政府伸出援手,重点解决的问题。
围绕“4050”、“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城阳区结合本区实际,探索出了“集中作业式、家庭作坊式、季节加工式、社区服务式、家政服务式、集贸市场式、特色种植式”等七种灵活就业模式,一举实现困难群体就业4566人,占到去年城阳区新增就业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了更好的转移年龄偏大、学历低、技术单一,这样的“4050”劳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城阳区创新灵活就业模式,设置公益性岗位对他们进行安置,顺利实现了或足不出户有了收入,或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家住城阳街道西田社区的居民李正先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3月,李正先有了一份工作——社区门卫。李正先告诉记者:“现在一月800块钱,像我们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大的花销,经济上自己解决了,也给孩子减轻了后顾之忧。” 五月的城阳,繁华似锦,花团锦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城阳区的城市阳光不仅洒满了每一棵花草树木,更温暖了每个充分就业务工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