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26日讯 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7月2日青岛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共计120人登船前往北极考察,青岛参与考察的队员过十人。本次科考重点是对海洋环境变化和海-冰-气系统变化过程的关键要素考察,以及北极地区海洋环境快速变化的地质记录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等。
考察船29日抵青 奥帆中心码头停留4天 7月2日青岛出发前往北极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应青岛市人民政府邀请,经国家海洋局批准,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将于2012年6月27日离开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计划于6月29日抵达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停靠4天,7月2日上午从青岛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120名队员参与科考 青岛队员十余人
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担任,首席科学家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马德毅所长担任。考察队由科研人员、组织协调与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记者和“雪龙”号船员组成,同时邀请了来自法国、丹麦、冰岛的4名科学家以及1名台湾科学家参加。共计120人,其中科考人员61人;组织协调与管理人员5人;后勤保障人员6人(随船气象保障2人、直升机机组人员4人);宣传报道人员5人;船员40人(含医生);随船航保人员2人,海洋局公益项目1人。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与科考的青岛队员十余人,分别来自国家海洋一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北极考察针对海洋环境变化等6种考察作业方式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宇介绍,本次北极科学考察主要针对海洋环境变化和海-冰-气系统变化过程的关键要素考察;北极地区海洋环境快速变化的地质记录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北极地区地球物理场关键要素调查与构造特征分析;海冰快速融化下西北冰洋碳通量和营养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北极海域生态系统功能现状考察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考察内容将以常规站点作业、走航观测、抛弃式作业、锚碇观测、冰基观测、航空支持观测等六种考察作业方式完成。
73个点位 512小时总调查时间
本次考察共设置定点站位73个,锚碇长期观测站位2个。在整个航次期间,总调查时间为512小时,其中站间航渡时间为339小时,停船作业时间为173小时。考察队在抵达青岛前和停留期间,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共同开展系列极地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将在青岛市图书馆举办极地科普知识展览;举办极地考察专题讲座和报告会;邀请青岛市民代表参观雪龙号船;考察队员代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
6月29日下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在奥帆中心码头举行欢迎仪式,迎接考察队抵达青岛。7月2日上午,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共同举行欢送仪式,欢送考察队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6月30日至7月1日青岛市民公开参观 每天控制2000人
6月30日至7月1日,将组织青岛社会各界、部分市民和中小学生等分批参观“雪龙”船,开放时间9:00—11:30,14:00—16:30。每天参观人数控制在2000人,时间凭票参观,市民可拨打85886631了解详情,活动由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市公安局、市教育局、青岛城投集团公司等相关单位协办。(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