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大头条 > 正文

青岛转型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出谋划策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2-06-18 13:13:37 字号:TT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把脉”蓝色经济 青岛:蓝色跨越中实现转型

    入夏的银沙滩,处处弥漫着迷人的气息。6月16日下午,豪华、气派的青岛凯宾斯基饭店正在举行一场“蓝色脑力激荡”,由青岛市政府、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青岛市发改委、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管委承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在这里举行,7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围绕着“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城市转型”的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韩文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等出席开幕式。

    论坛围绕着“蓝色经济”、“经济转型”、“体制改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专家们的精彩演讲博得了350余位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樊纲在主题发言《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认为,通过向海洋发展来寻求资源的拓展,一方面更好地利用海运,另一方面开拓海洋丰富的资源。王一鸣在主题发言《对青岛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中认为,青岛正处在一个需要追赶和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进入中心城市的第一梯队,需要追赶,同时不能用原有的方式去追赶,需要转型。韩文秀在主题发言《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快车》中说,青岛在发展蓝色经济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对于目前的沿海城市(包括青岛)来说,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16日上午,与会专家对青岛港矿石码头、中德生态园和唐岛湾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青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一轮的发展目标远大,路径清晰,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中国经济50人论坛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青岛的发展,并提供尽可能的智力支持。

  

    吴晓灵:金融改革为青岛实体经济服务

    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晓灵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已经是现在金融政策的基点。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第一,我认为应该放松管制,给企业以更多的融资自主权。当前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加快四板市场的建设,给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开拓合法渠道。第二,应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给企业管理风险的工具。目前可以用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合约等这些最简单的衍生产品来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第三,要更新理念,为民间融资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合理界定监管的边界与力度。第四,要发展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企业的成长。

    要完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设想,对于促进青岛金融业健康发展我有几点建议:

    一行三会监管机构管市场,青岛市政府只能配合监管部门鼓励、支持、督促其按照统一的规则在完善机制、改进服务上做好工作,包括当前青岛面临的中日韩自贸区开始谈判的发展机遇,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金融机构应该在企业走出去、人民币结算等方面更多地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我认为要鼓励其沉下心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好社区金融机构,特别是青岛银行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中国不缺全国性大银行、跨区域银行,但是中国的企业缺少沉下心来好好为他们服务的社区银行。美国金融业这么发达,其真正在全球和全国发展的银行不过十几个,而有8000多家区域性和社区的银行。再一点,可以发展非公众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最后,应该探索场外市场。我看青岛的有关发展报告中谈到要发展统一监管下的区域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这个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配合证监会来建立全国统一的规则,但是应该有各个地方的场外市场,为中小企业解决股权融资问题。(记者 安源 朱君青)

    樊纲:向海洋发展来寻求资源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海洋不仅提供了当今最便宜的运输通道,最便宜的运输工具,同时提供了开拓资源的广阔疆土。我们过去习惯了在已有的疆土上做文章,而西方国家从来都是面向世界,他们在发展中很好地利用了航海技术,去拓展疆土,并且非常注重海洋的利用,海底资源的开发。我们作为后来者,需要一套新的制度、新的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开发、开拓海洋经济。中国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沿海的发展,沿海在今后仍然是发展的重要极。

    下一阶段,相信全球化的趋势会放缓,但是中国要想发展,还得走全球化的道路。而且,就开拓资源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好海洋的运输通道去全世界交换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向海洋的发展来寻求资源的拓展。在我的理解,蓝色经济、海洋经济不仅仅是怎么利用好海洋资源的问题,它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更好地利用海运,来拓展我们获得资源的市场和获得资源的领域。另一方面,它本身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所以,蓝色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中国的全局性的问题,它具有战略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它决定着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还能不能再有二三十年的高峰。

   

    许善达:以服务业为青岛经济转型重点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许善达

    现在所谓全球的再平衡,就是每一个经济体都在调整自己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式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式。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当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发展服务业。我认为像青岛这样的沿海城市,应该把服务业发展的这个规划制定得比原来的规划更加高速,规模扩大得更大,技术含量要更高,在这一方面应该作为像类似这种沿海城市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十二五”规划里面已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之一,围绕着服务业的发展,中央也制定了很多解决我们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由上海率先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这次在上海设的试点一共涉及到10个小行业,包括港口、空港,这都是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很多城市也在准备。我认为青岛未来发展战略里面,除了现在已经给予足够关注的运输业和空港、海港这种服务业之外,其它服务业的发展,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这样的一个制度性的调整,能够使得服务业获得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我觉得这个改革在今后三到五年之内,会是中国税制改革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它会影响到我们相当多的企业,企业的经营战略会发生变化。所以我建议青岛市在考虑战略发展、沿海城市转型的时候,能够对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所波及到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要给予共同的关注,抓住这次机遇,使得青岛作为沿海城市经济转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韩文秀: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韩文秀

    多年来,青岛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可以说是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的典范,近年来在发展蓝色经济、绿色经济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发展中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有句老话:自古华山一条路。对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包括青岛)来说,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举例来讲,一是在节能减排方面,能否下决心让本地企业在能效和排放标准上率先与国际接轨,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领跑者和标兵。二是在海水淡化方面,能否下决心提高本地水价,大幅增加海水淡化能力和实际规模,逐步做到凡是可用海水淡化的行业,都积极争取使用海水淡化而主动放弃使用天然淡水。三是在新能源利用上,能否下决心使本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率先实现国家规定的目标。四是在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能否下决心做到单位海域面积的产出比别人高,本区域的海水又总是比别人蓝。这些都是自加压力,而且短期内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代价,但如果能够痛下决心推动转型,那么5年、8年后,本地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或许能够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宋晓梧:抓住蓝色机遇依靠青岛企业创新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

    我觉得发展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给青岛以及一些沿海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机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从整体来考虑,从青岛中长期的发展来考虑,从全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来考虑,我觉得应该把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整个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要相应的进一步转变。创新靠什么?靠企业创新,政府创造一个条件鼓励创新,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再者,市场的创新需要企业和科研人员在市场中摸索试探,允许试错,在这里要发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社会领域的改革。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改革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取消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部门双重管理制度,这条规定我举双手赞成。2004年,我就讲要取消这种双重管理制度,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省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经验。

    无论是转型还是发展蓝色经济,从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情况来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摆正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位置是一个关键。

    王一鸣:青岛的转型核心是创新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青岛正处在一个需要追赶和转型双重压力之下:进入中心城市的第一梯队,需要追赶。同时,不能用原有的方式去追赶,需要转型。

    首先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不是调整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就是要由原有的加工、制造逐步向设计、研发、标准,向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去提升。第二,对青岛来说,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创新能力。第三,要研究战略性平台。青岛转型升级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去构建一流的人才队伍。第四,青岛要突出一个战略重点,就是环湾地区。在全域发展这个战略框架下,还要有重点,这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城市的一个平台。特别是通过西海岸的开发,提升环湾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第五,要强化青岛的枢纽功能。除了海港建设以外,空港的建设非常重要。在信息化时代,空港的控制越来越重要。第六,打造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平台。

    总之,转型是决定青岛这个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而转型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系到青岛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位次和前景。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