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助理认识西王村1700人
沿着滨海大道去即墨,路上不断看到一块块的海珍品养殖池子和绿色的田地,“这是韭菜,这是刚开过花的柿子树,这个池子是养鲍鱼的,那个养海参……”从小在市南区长大的姑娘高元不停地向记者介绍着。 2010年,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的高元一头扎进西王村,成为大学生村官。她走过了西王村的每陇田地、每个养殖池。
一头利索的短发,九分裤配着运动鞋,高元走起来风风火火。 “别看她白净,她可是田间地头地跑,就是晒不黑。”西王村村支书吴显竹调侃说,高元再黑一点就完全像女村官了。
他对这位助手的评价是能吃苦、泼辣。刚到村里来的时候正赶上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高元说这是了解村民的好机会,自告奋勇去入户填表。跑了好几天,表格交不回几张,她才发现,村民的作息时间和城市居民不一样,起得早睡得早,只有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村民回家吃饭的点上门,成功率才高。 “有的人家外出打工,去找五六次才能碰上,很多村民不了解表格上说的户口所在地、迁出地是什么意思,我得讲解好几遍,还有的老人方言口音很重,得慢慢听。 ”高元说,人口普查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全村519户1700多人,村民也认识了这个说话干脆的城里嫚。
村民地头拔出茼蒿尝品质
在村里采访时,有村民在一块茼蒿地里松土,“吴大爷,你好! ”高元很自然地打招呼,她偷偷告诉记者,她虽然见过所有村民,但背不全他们的名字,好在西王村有两大姓氏,吴和孙,大多数人都姓这两个姓。老人杵着锄头,问起她种植园的事。高元打开随身带着的IPAD,从卫星图上搜出西王村地形图,划出种植园的准确边界。看着地图慢慢放大,自家的田地都能看清,老人乐了。
“她总有些新鲜点子、新鲜玩意儿,她还拿这个给我拍过照。 ”老人笑着说,他从来没拍过种地的照片,也不知道卫星还照着西王村的田地,高元一来,他见识了不少新东西。和老人说话的空当,高元掐了一根茼蒿放进嘴里嚼起来,她说吃地里的生菜是和吴书记学的,她能用舌头尝出这块地上的菜是什么品质。
高元负责村里的村民信息档案建设,因为她的到来,村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吴书记说,高元来了两年多,村两委的人都“出徒”了,村里开始了无纸化办公,还有人开了微博,专门写西王村的故事。
进村两年口音带出即墨味
采访高元的过程里,记者好几次被她的口音逗笑。跟村民说事,她自然地转成即墨话,跟记者聊天,好几次漏出即墨音。学即墨话,开始是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有村民闹离婚,在家打架,高元跑去调解,就听两人叽里呱啦吵,却听不懂到底为了什么,高元在一旁急得跺脚。后来还是搬来村支书劝说,才让夫妻两个人停下争吵。
村委的工作高元都参与帮忙,调解家庭纠纷、劝架这种琐碎的事情占了半数。在记者采访时,还有一位妇女来找高元倾诉,问离婚的政策。高元拉着大姐的手,找了间空办公室坐下,关起门来讲。(记者 赵黎)
上一篇:地沟油看闻冻炒4招现形
下一篇:劈柴院等餐饮添加剂点鼠标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