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 正文

青岛东部沿海最大独立礁石群复活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6-04 07:00:38 字号:TT

    在青岛东部美丽的海岸线上,一片沿海最大独立红礁石群宣布“复活”——本报连续报道的东部沿海违法 “填海埋礁”终于有了初步处理结果。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青岛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海域,那片曾经被巨大土石层故意埋掉的礁石群,重新矗立在蔚蓝大海上,向人们展现着独特的美丽姿态。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曾经“填海造陆”而形成的“陆

地广场”南侧海边,已经出现了一条长百余米、宽约十五米的巨大沟渠,沟渠的另一侧就是这片巨大的礁石群。经初步估算,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红礁石群绵延长达200多米,探入大海约30多米宽,估算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礁石足有五六米高。记者在现场的时候正值涨潮,海水缓慢轻柔地围绕着这片美丽的礁石群——如今,它们终归大海的怀抱了。

    这片红礁石群堪称大自然的杰作,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在礁石群最西头,一块红礁石形似海豹,正闲卧在海中,享受着海水的轻轻拍打。站在礁石上四顾,深蓝的大海与红色的礁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红蓝互映,美不胜收。礁石群最前端,海浪一波一波涌向礁石,瞬间化为洁白晶莹的飞沫,随风而舞。礁石群中间地势偏低,俨然是一块“盆地”,里面站上百余人也不成问题,这里的红礁石姿态各异,有的挺立,有的静卧,有的则懒散得依偎在一起。礁石群的最后方,也就是靠岸一侧,礁石的平均高度都在数米开外,形成小小的“悬崖绝壁”,怪石嶙峋,傲然伫立。当海水上涨时,浸在蔚蓝海水中的红礁石分外娇艳,高处的礁石则因历经上亿年风吹日晒,而充满沧桑,一柔一刚,两种截然不同的礁石之美都令人叹为观止,就像著名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那样:“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 微笑,看着海洋……”

    5月16日起,本报连续采访发表五篇有关东部沿海礁石被破坏的报道,对崂山区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历经数年而未能制止的填海埋礁现象进行了追踪,引起了岛城各界的广泛关注。报道刊发后,崂山区政府派人前往查看,“证实”此处属于“违法填海”,表示将对违法填埋物、海上非法设施及构筑物予以拆除清理并彻底查处。5月19日,主管部门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在违法填海埋礁现场张贴了“对前海一线实施综合整治”的《通告》,并于5月24日开始,对部分违法填海埋礁区域进行强制拆除清理。(记者 薛华飞 陆 波)

    ——海洋专家谈“红礁石”由来

    张训华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开始形成于1.5亿年前青岛沿海礁石为花岗岩

    “青岛的礁石都是花岗岩,这是青岛比较独有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张训华告诉记者,这些花岗岩是从大约1.5亿年之前开始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据张训华介绍,青岛的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大约在晚侏罗纪和早白垩纪时期,地下的液态岩浆涌出,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冷凝结晶形成。”

    由于其中所含不同成分熔点不同,其结晶的快慢也不一样。经历了这样上亿年时光的打磨,才逐渐拥有了如今我们海岸边如此美丽的礁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要想将其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要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

    如此珍贵的花岗岩同时还使得青岛成为基岩最稳定的地区,因为其不易风化,且耐硬度高、耐磨损,“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水准零点在青岛的

    原因之一。”张训华说,而 青岛海岸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多的天然海水浴场,也与这种上亿年形成的岩石有关,“因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而银白色的石英砂细腻舒适。”随着海浪的侵蚀,岸边的花岗岩不断被剥蚀成细小的石英砂粒,而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海湾的浅滩就逐渐形成了令人向往的天然海水浴场,“这是我国许多其他沿海城市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张训华还表示,地质与生物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生物的生存是肯定会产生影响的。因此,不论从礁石的形成本身,还是从礁石带给海洋生物的影响,如若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其后果都难以弥补的。

    何起祥 (原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

    花岗岩造就红色礁石独一无二成宝贵资源

    “漂亮的红礁石真可以说是青岛海岸独一无二的资源。”作为一名对海岸带地质有着几十年科研经历的专家学者,曾担任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的何起祥对青岛的红礁石也是十分喜爱。

    众所周知,大部分沿海地区的礁石以青灰色或黑色居多,而青岛海边的礁石则大都是呈现褐红色,非常漂亮。“这是由于岩石的种类不同形成的。”何起祥向记者解释道,“主要是因为青岛的地质多为花岗岩,所以造就了红色礁石这一独特的漂亮景观。”像这样大规模分布的红色礁石在我国并不多见,除青岛外,只有中国香港的礁石也是多呈现这种红色。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大陆地区,红礁石是青岛独一无二的海岸资源。

    “礁石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生态环境会有很大的影响。”何起祥告诉记者,由于礁石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且与海底的地形有关,所以礁石对于海洋的水流格局会有影响,如果贸然进行人工改造,就会改变沿海水流和潮汐的情况。“而且礁石还是很多鱼类、贝壳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之地,遭到破坏之后会对它们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破坏了原本平衡的海洋生态。”

    何起祥表示,他们曾经联合青岛其他一些海洋科研机构对海岸带做过调查,其中也包括礁石,例如礁石的分布情况、其物质构成、与陆地之间的关系、对

    海洋潮汐和洋流的影响以及如何开发利用等问题。“不论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还是一种海洋生物资源,都不能随便破坏。”(薛华飞)

    综合整治效果初显问题尚存亟待推进

    “综合整治范围:麦岛污水处理厂至雕塑园前海一线。”按照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5月19日发布的《通告》, 此次对 “前海一线依法实施综合整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的违法填海埋礁区域。对于在限期内并没有“自行纠正”的“违法侵占海域行为”和“非法设施及构筑物”,该局也于5月24日开始,进行强制拆除清理。如今距强拆启动之日已有十多天,记者再次到《通告》中划定的综合整治海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强制拆除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之处。

    从麦岛污水处理厂往东不远处,在麦岛金岸小区对面,穿过一大片空地,记者来到海边,一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映入眼帘。在海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红礁石,东西足有近10米长,南北三四米宽,高度约有四五米。在这块礁石靠海的一侧,有一间砖头垒起来的小屋,屋门紧锁,旁边有一段通向礁石上层的 “楼梯”,在礁石顶部还有已垒好的两面“矮墙”,而在礁石北面靠近陆地的一侧则是满地的垃圾。记者在这块礁石上还看到了三张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张贴的《通告》,但是都已被撕掉一部分,无法完全辨认上面的内容。就在此礁石东侧十几米远的地方,临海搭建在一些红礁石上的建筑遗迹依然存在。

    继续向东行走,记者来到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非法填海形成的 “陆地广场”时,只见最南端被填埋的礁石群经过挖掘清理已“重见天日”,回归了大海之中。但是从礁石周围挖掘出来的砂土却并没有外运,而是直接倾倒在北侧更靠近岸边的地方,直接导致整片填海而成的“陆地广场”又长高了将近两米。“陆地广场”的东南侧,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一些礁石仍被埋,被埋处甚至可以看到新鲜的土石,这里是否将会继续进行挖掘清理,记者不得而知。

    “陆地广场”东北角岸边的“红房子”已有了强拆规划,但是“红房子”前面用石块和砂土违法建起的海坝,以及由此形成的小片“内海”却依然存在,没有清除。现场尽管有几辆挖掘机停留,但没有施工的迹象。

    “陆地广场”往东200米左右,离岸边稍远一点的礁石上,看海小屋留下的基座遗迹和电线杆等依旧清晰可见,而岸边游人嬉戏的地方也有一处约4米见方的建筑遗迹。继续向东100多米,之前被极地金岸某业户非法圈占“装修”的礁石上,栏杆、浇筑的水泥等都已被清除掉,礁石也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但在礁石周围原来就存在的建筑遗迹依然,许多建筑垃圾也散落在附近的礁石上,清理工作并不彻底。

    沿海边继续一路东行,就是海之风广场。一路上,记者都看到有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张贴的《通告》,有的尚且完整,有的“面目全非”。在整个海之风广场1000米左右的海岸线上,记者看到至少4处礁石上遗留着建筑痕迹,砖块、水泥、木杆等依旧“静静地”待在礁石上,没有得到清理。

    在靠近雕塑园的地方,又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空地,探入海中大概有三四十米,一直延伸到近海一些礁石附近,上面已生满了杂草,还有一摊石子堆在中间,而周边都是用砖块和水泥砌起来的痕迹。

    从麦岛污水处理厂到雕塑园,在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划定的这段将要进行综合整治的区域,到目前为止,除了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被填埋的独立礁石群已“死而复生”,极地金岸某业户违法圈占的礁石已清理之外,其它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整治。

    当然,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的强制拆除清理工作并未结束,相信随着强拆工作不断推进,这片区域的“违法侵占海域行为”和“海上非法设施及构筑物”一定能够得到彻底清理。

    有必要为保护“红礁石”立法 ——法律界人士谈“红礁石”

    作为青岛海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独有的海洋资源,“红礁石”却屡屡因为违法填海、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各种原因遭到破坏,而治理违法现象时,目前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供参照。近日,记者采访岛城多位法律界人士,其中多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应该制定一部针对礁石保护的法律法规”。

    山东江河海律师事务所主任于海峰说,目前法律上在针对礁石保护这一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空白。“因为礁石的特殊性,一旦遭到了破坏,必将会带来各个方面的损失,所以应该充分地保护起来。”

    于海峰举例说,就像青岛东部沿海的石老人,虽然只是一块礁石,但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因为常年的风化、腐蚀造成了石老人的损坏都要进行加固修缮,更不要说人为的破坏了。”于海峰还提到了鲁迅公园附近的“红礁石”,作为青岛海岸线比较典型的 “红礁石”,同时也是青岛海滨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希望这些自然景观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北京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明浩认为,“必须让那些随便破坏红礁石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独有的资源。”所以,一部专门针对礁石保护的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崔明浩还建议设立专门人员或者机构,对“红礁石”进行看护和管理,坚决避免破坏行为,“不能等到破坏了以后才知道,那时就晚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礁石一旦遭到破坏是不可恢复的。”

    “这是国家资源,肯定需要好好保护。”刘锐是山东诚功(城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她认为,海岸边的礁石和其它矿产资源一样,不属于任何个人,都是国有资源,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好好保护它们。同时,青岛海滨的“红礁石”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为这是青岛独有的一种资源。

    刘锐表示,和砂土等一样,作为一种国有矿产资源,礁石的保护适用于国土资源保护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作为青岛海滨美丽的风景线,青岛市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刘锐认为,“青岛市可以出台相应的地方性礁石保护法规,呼吁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义务,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宝贵资源。”

    极地违建“红房子”最迟6月20日强拆

    本报讯 本报近日关于 “红礁石”的报道中,曾经提到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的违法填海埋礁区域岸边建有“红房子”(因其红屋顶而得名),而该处“红房子”已被有关部门确定是违法建筑。昨日,记者从崂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获悉,该局已向“红房子”的商户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如果商户不自行尽快拆除,该违法建筑最迟将于6月20日进行强制拆除。

    5月24日起,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开始对本报“红礁石”报道中提及的极地金岸娱乐港附近的违法填海埋礁区域进行强制拆除清理。如今,强制拆除清理工作已过去一周时间,记者昨日上午来到该区域时,发现岸边的违法建筑“红房子”仍然矗立在原地,而且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此处违法建筑“红房子”,位于填海埋礁区域东北角的岸边,其东侧紧靠极地恐龙游乐园,南面即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属于标准的“无敌海景房”。房子底部用钢筋和水泥柱架空,离地面约有1米多高,东西整体长度有20米到30米,南北约六七米宽,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红色屋顶为中间最高,两侧呈坡度下降,房子最高处约有3米。从外表看,整个“红房子”建有6个房间,最西面一间南北两侧都是玻璃墙体及门窗,依次向东的五间则是相对简易的板房设计,在房子南侧还有一个类似阳台的走廊,贯通东西。窗户上都已加装了防盗栅栏,在东侧几个房间的下面,是一片较大的红礁石,有几台空调室外机就放置在上面。

    随后,记者联系了崂山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掌握了该区域违法建筑“红房子”的情况,也曾接到过群众举报,“现在已向商户下达了 《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商户也同意自行整改拆除。”该负责人还表示,由于商户安装了监控设备,存在一些电子设施及线路问题,所以相关中队根据拆除的难易程度,制定了最终的工作计划。“按照执法中队的工作计划,此处‘红房子’如果不自行纠正,最迟将会于6月20日进行强制拆除。”(记者 薛华飞)

    那是“吐自海面的紫云” ——岛城文化艺术界人士倾情红礁石

    青岛红礁石以其独特的颜色、姿态和性情成为众多作家、画家和摄影人重要的表现对象,带来长远的审美领悟,也让我们深切感知到红礁石这一独特存在对于青岛深远的城市文化价值。

    鲁海(岛城著名文史专家)

    红礁石是作家笔下“赛马场上奔驰而过的马群”

    “右面是逶迤多姿的沿岸岩礁,它们或高踞雄蹲,如龙腾虎跃;或绵延缓伸,若长蛇走阵,似断而续,首尾相顾。那赤褐相间的岩色,在碧波白浪的洗刷下,熠熠生辉。”这是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作于1984年的散文《美丽的青岛海滨》中的一段,写的正是鲁迅公园著名的红礁石。

    “破坏礁石太不应该,日报的报道非常到位。”鲁海表示最近一直很关注本报的连续报道。“历史上和当代,苏雪林、蹇先艾、田仲济、端木蕻良、耿林莽等著名作家的笔下,对青岛的礁石都有精彩的描绘。”

    80岁的鲁海朗读起那些久远而美妙的文字,十分动情。比如苏雪林作于1935年的《岛居一月记》中有《太平角之午》一文,其中写道:“沿角一带海岸崖石,峥嵘竞秀,又是汇泉浴场所无。有一处景色更为特别。一座大崖,崛起于平地,高约十数丈,远望似一朵吐自海面的紫云,近视则石色黝然,棱棱如积铁,还带着斑驳陆离黄色的铁锈,我怀疑它是属于矿物质,并非真的石头。”

    鲁海又向记者介绍了耿林莽的名篇 《观海寄情——青岛鲁迅公园即景》,文中写道:“‘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激越的浪峰一队队飞越礁石,就像赛马场上奔驰而过的马群,声势喧赫的风涛交织成哗然轰响。”

    “青岛的礁石多有美丽的传说,比如石老人,比如鹰嘴岩。鹰嘴岩这片礁石远远看去就像展翅的巨鹰,这一带是浮山湾海滨最美丽的一段,可惜有些风化了。希望借着日报的报道,对其加强保护,并打造成一个景点,和青岛十景之一的‘燕岛秋潮’融为一体,形成岩礁峭壁、浪激水湍的壮美图景。”鲁海说。

    于普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新闻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青岛日报社原主任编辑、青岛油画学会名誉会长)

    “红礁石是画家笔下永远的那抹红”

    “海,撞岸边礁而碎身摔成泡沫,聚众再来不知疲倦万千年”

    这是诗人纪宇给画家于普洁《蓝色的爱——于普洁海景油画》一书写的诗作的一部分。“岸边礁”指的就是画作中永恒的表现对象之一——青岛红礁石。生于1943年的于普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将画作主题转向大海,礁石成为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存在。

    “我在海边长大,在海边住了很多年,工作也在海边。在我的眼里,青岛就是大海,大海就是红礁石。这是青岛一个独特的地理现象,也是蓝色文化的一部分。青岛的红礁石颜色亮丽,有棱有角,粗犷刚劲,是画家天然的表现对象。”于普洁说。

    于普洁介绍起他的作品。“这幅《红礁石》作于1994年夏天,表现的是麦岛前的那片礁石,你看夏天的红礁石十分红火热烈。这幅《昨夜雪》作于1998年冬天,画的是将军楼前面的礁石。头天晚上下的雪,一涨潮雪就融化了,显得纯净孤绝。礁石像海一样,有春夏秋冬、喜怒哀乐。”

    礁石也带来人生的启迪,比如《岁月无痕》表现的是太平角附近一片礁石,在岁月的洗刷下傲然屹立于海边的姿态。“我当时住湛山,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路过,研究了它十年。”“青岛的红礁石哺育了一代画家。比如画油画讲究颜色丰富,蓝色的海水、红色的礁石、白色的海鸥,构图很美。礁石的起伏感也给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有画家到青岛来,画大海就会画礁石,比如吴冠中先生来过好几次崂山画礁石。”“从古至今,在画家的笔下,礁石永远表现不尽。有红礁石的地方才是我的家,破坏礁石就是破坏老祖宗和大自然留下的宝贝,太没良心,后世不骂才怪。”于普洁气愤地说。

    傅清沛(原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红礁石的变化多姿拍摄不尽”

    长久以来,红礁石都是傅清沛关注和表现的摄影题材,他一直关注着本报关于红礁石的连续报道。“礁石是有灵性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潮水、不同的光线,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比如退潮时礁石会全部裸露出来,没有水的衬托不好看,涨满潮时,露出一部分,也不能体现出形体美,唯有涨潮到一定高度,海水冲击着礁石形成浪花,衬托出礁石的美。”“礁石的美是多样的。有静态的美,也有动态的美。同一块礁石,今天看这般美,明天就是那般美了。礁石很可爱,有的礁石从这个角度看像一只狗,从那个角度看又像一只青蛙。”在这位75岁老人的镜头下,青岛的红礁石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5月31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傅清沛的时候,他刚从崂山下来。“我去拍了八仙墩。八仙墩就是红礁石,色彩很好看,但是中午光线太强,高调、暗调分辨不出来,立体感不强。下次选好日子再来拍。”

    傅清沛说,拍好礁石很不容易。“青岛拍大海的人很多,拍礁石的也有。但是青岛多雾,拍好礁石不容易,把美丽的红礁石拍好就是我的目标。我要用这些美丽的摄影作品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热爱和保护。”傅清沛说。

    红礁石:巨大的旅游价值 ——旅游专家谈“红礁石”

    张树枫(市旅游专家委员会成员、市社科院研究员)

    自然形态对青岛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价值

    “美丽的红礁石,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宝贝,这些礁石看似不起眼,但任何毁损都将留下永久的遗憾。”5月 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日报》近期关于红礁石的报道非常好,我每期都看了,报道客观深入,红礁石遭到破坏的现状让人心痛不已。”张树枫说。

    “青岛最大的旅游特色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我们有浓缩近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有欧式风格的各国建筑,中西合璧,风情万种,但那都是历史留下来的人造景观,而大海、礁石、沙滩,这些则是原有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形态对青岛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他们的原貌。”张树枫认为。

    “大自然赠予了我们自然旅游资源,我们不需要像一些内陆城市一样,去再造旅游景观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这么好的红礁石,又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青岛的旅游优势,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不去好好保护实在是太可惜了。”张树枫告诉记者。

    近年来红礁石屡遭破坏,张树枫一直在关注着。“前几年兴起来养鲍鱼热,不少人毁掉礁石,垒起了鲍鱼池子,严重破坏了红礁石原有的形态。再加上填海等种种原因,我们的礁石资源越来越少。”他说,不少青岛市民都有小时候在海边抓螃蟹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礁石多、海滩大,趟着海水抓螃蟹十分惬意。而如今,礁石越来越少、海滩越来越小,人们只能站在岸边看海了。“不能站在礁石上、近距离的与大海接触,这也成了不少游客来青旅游后的遗憾。”

    于鲁辉(原青岛海滨风景管理处处长)

    没有红礁石海滨风景会黯然失色

    “青岛的红礁石是全国最美的。”于鲁辉告诉记者。“蓝色的大海,绿色的黑松、红色的礁石,三者相得益彰,把我们青岛美丽的海边风景展露得淋漓尽致,给外地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前工作时,经常见到游客站在红礁石上拍照留念,每次从他们身边经过,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青岛的喜爱。”

    “一些游客喜欢沿着海边步行,从团岛到石老人,在很多地方能见到美丽的红礁石,小青岛周边的、太平角附近的、第二海水浴场附近的红礁石都非常漂亮,也是游客驻足最多的地方。”他说。

    “想象一下,我们的海边如果没有了红礁石,只有大海和沙滩,或者礁石只是普通的黑色,那我们的旅游景观一定会失色不少。”

    在于鲁辉印象中,有两次红礁石的破坏让他记忆犹新。“一次是在1998年前后,在第十二中学对面,因为填海工程的缘故,大片的红礁石被炸药炸开丢在了路边,我当时看到后非常心痛,还特意运了一些到八大关,做了一些路边的景观装饰,但绝大部分的红礁石体积都很大,根本运不动,后来不知道被人扔到哪了。”

    还有一次,是在2001年前后,在鲁迅公园修建鲁迅诗廊的时候,有人在公园周围的红礁石上刻起了字。于鲁辉当时很是气愤,“红礁石是天然形成的,任何对它的改变都是破坏,破坏了就不能恢复了啊。”

    建议—— 导游应加大对红礁石的介绍

    对于红礁石这一珍贵的旅游资源,两位旅游专家都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保护。

    于鲁辉表示,红礁石是组成我们青岛美丽海滨风景的重要元素,“但实际上,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红礁石对青岛旅游的重要意义,从长远上看,我们需要像保护我们的城市景观一样保护它,青岛不能丢失了这一旅游特色。”

    张树枫表示,有人主张填海造地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这让红礁石的现状岌岌可危,为了青岛旅游的长远发展,有关部门对填海工程的审批要慎之又慎。“红礁石没有了,将破坏青岛原有自然景观的和谐,降低滨海旅游资源的质量。”

    此外,张树枫呼吁加大导游队伍对红礁石的介绍力度,让游客来旅游时能知晓青岛红礁石的珍贵。“建议让导游把红礁石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都给游客们详细讲解一下,这也是对青岛旅游资源最直接的展示。”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不能在我们手里被破坏掉,这么美丽的红礁石,这么珍贵的旅游资源,再怎么保护都不为过。”张树枫说。(何 俊)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