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青岛全面休渔
6月1日起青岛全面休渔
C 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姜哥庄的确有弃渔转行的成功例子,但更多的是像曲宝华这样年纪轻轻就开始捕鱼,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我不干渔民了,能干什么呢?我没有文凭,手里头也没有啥技能,本来以为能打一辈子鱼,但现在干不下去了。”曲宝华知道自己打鱼是好手,但其他的工作却啥也不会,如今已经35岁的他又肩负着家里挣钱的重担
“渔民不愿出海捕鱼,原因便在于鱼难捕,渔业咨询枯竭,”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的张处长对记者说,“近海渔业资源的匮乏是事实,不光是青岛,全国都面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这个问题,但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渔业资源枯竭呢?过度捕捞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目前我市主要有4种方式来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分别是休渔、实施双控、实行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人工礁石,这些是保护渔业资源很重要的措施。”
据了解,5年前,单捕捞渔船这一类渔船就有7000多艘,现在捕捞渔船的数量在5000余艘,相比较5年前,总数已经减少了近两千艘。“为了控制捕捞渔船的数量,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如提升渔船马力,支持大马力渔船远洋捕捞,以及报废拆解奖励等政策,支持捕捞渔民上岸,缓解过度捕捞的现状。”张处长说。今年市海洋与渔业局还将继续引导渔民及时淘汰小马力渔船,建设大马力渔船,让本地的渔船尽快地走出去,到外海捕捞,同时要求对于40马力以下渔船一律不核准拖网作业,减小对幼鱼及其亲体的破坏。记者袁淑君
5月23日,风和日丽,小麦岛西北侧的一片坡地上,堆放着500多条报废渔船。
“这些船都是报废船,放在这里有一年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船并不是破旧到不能用了,大概是因为近海渐渐地打不着鱼,而这种船又出不了远海,所以很多渔民都不干了,就把船停在这里了。”岛上的居民兰大爷说,“其实我以前也打过鱼,原来在附近都能打到很大的鱼,现在近海里的鱼都被捞没了,打不到了。”
海岛附近的一位市民说,听说当初是为保护环境,避免过度捕捞,鼓励渔民转业,才报废了这么多条渔船的,“这些船很多都是沙子口那边的渔船。”
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崂山区渔船拆解办公室就设在此处,去年报废的500多条渔船就堆放在这里。这个地方主要是负责对老旧渔船的拆解,当初回收这些老旧渔船,主要是出于对渔民安全的考虑,在回收这些渔船的同时,崂山区曾给过渔民一些补贴。
记者看到,坡底这片海的对岸,妈祖的雕像背对着它们,废弃的渔船层层相叠,每日吹着海风、听着涛声,守望着这片曾经畅游劳作的大海,等待着那必然的“死去”。文/图记者 吴璟
青岛没海鲜就像菜里没盐
有朋自远方来青岛,怎么不亦乐乎?洗海澡,哈啤酒,吃海鲜。
这独具特色的“青三鲜”,算得上岛城的“保留项目”了。若《舌尖上的中国》来青岛,必然会跟着船老大出海,把镜头对准满船跳跃的大鱼。
可惜,若剧组真的现在来,那船老大只能抱歉地说一声:“真不巧!您来了,鱼去了。”再有远见的渔民,可能也想不到,在本该大干快干的时节,不用政府强令休渔,渔民无鱼可打,已自己放假了。
近几年,渔船马力越来越大,网眼越来越小,航线越来越远,收获越来越少。他们昨天还享受着先进生产力带来的鱼虾满舱,今天就不得不面对近海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现在出海,本都赚不回来,还不如在家玩呢。”船老大们或许自己也很纠结,如果渔民不再捕鱼,还叫渔民吗?
细心一点的主妇逛一趟海鲜市场,会发现,钱没少花,海鲜却没有了以前的个头和口味。可即便是再细心的主妇,可能也想不到,这些生活中细微的改变,是来自污染、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这些宏大命题——它们不再遥远,已经影响到锅中菜、盘中餐了。
没有海的青岛,便没有了灵魂;没有海鲜的青岛,也就失去了味道。若我们还想在海边美餐一顿原汁原味的海鲜,那么就必须行动起来,反思无知,改变漠然,保护海洋环境,改变“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生产。(兰传斌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