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报告深读①“强省”新跨越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2012-05-25 09:37:23字号:TT

    □阚洪欣 绘图

    □ 本报记者 齐淮东

    战略目标再提升

    “报告是强省动员令,是惠民行动书,令人鼓舞,催人奋进!”5月24日上午,听完姜异康同志代表中共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省十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感受。

    从九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到本次党代会的“

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为山东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其主题一脉相承又得以丰富,战略目标和水平得到提升,强省、惠民的要求更全面,更具体化。

    强省之“强”,体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人均中。山东经济总量去年已迈入“四万亿元俱乐部”,稳居全国三甲。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全省生产总值跃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山东将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省份,为建成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强省之“强”,不但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文化上。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形成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努力建设与我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强省。

    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提高“幸福指数”……在各代表团的讨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代表表达了同样的热切期冀与强烈使命。

    济南市提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提高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首位度,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今后五年,全省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必须带好头。”在24日下午的讨论中,多位济南代表这样表示。

    德州市提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3年倍增计划。3月17日起,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德州党政考察团相继赴苏北考察,“沭阳起跳”“徐州振兴”“淮安复兴”成为德州学习的样板。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新跨越,首先要以蓝色经济为引领,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再就是突出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三要强化人才支撑,特别是要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诸城市委书记陈汝孝代表说。

    科学发展谋新篇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危机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依靠科学发展谋划山东未来新篇章。

    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5年来邹平的发展成就引人瞩目:从2006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55位,到2011年跃居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榜上分别上升至第11位和第3位。邹平县委书记王传民代表介绍,邹平县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突出科学发展,奋力赶超。“过去主要突出了一个‘快’字,今后更要注重一个‘好’字。”王传民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到2016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的强省战略取得长足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上3万亿、4万亿台阶,人均生产总值7317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5年分别增长1.79倍、1.73倍和2.55倍,文化产业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山东如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作出明确的回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文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走在前列,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山东优势再打造

    强省建设,强在不断增创山东发展的新优势。报告中着重提出: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创农业农村新优势;以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领,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增创科技支撑新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高生态山东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

    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青岛正在着力打造东部“蓝色硅谷”,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这一“东”一“西”是青岛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发力点。目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惟一的国家海洋科研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的深潜基地已落户“蓝色硅谷”,今后它将聚集更多的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技人才。未来几年,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构建“531”海洋特色产业体系,到2015年,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生产总值将达到5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

    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禹城,将“科学发展,率先跨越”作为工作主题,增创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24日,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代表在讨论报告时深有体会地说:“实现县域经济加速崛起,必须注重培育自己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培育了生物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和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主导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40.5%,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今年前4个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

    在胶东各市代表团采访,蓝色经济是最热的话题。荣成市委书记侯世超代表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是重大的发展机遇,荣成正在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把海洋和沿海的资源、区位优势更多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

    东营、滨州代表团的讨论同样热烈,话题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展开。东营市提出“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滨州大力实施北部沿海崛起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北海新区。

    “一蓝一黄”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所产生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为山东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两大引擎”,成为科学发展的新优势。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也为山东科学发展提供了两大“助推器”。同时,我省致力于提升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水平,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支持淄博、济宁、枣庄、莱芜等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并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