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我们脚下的大地都在“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全天候时刻倾听“地球心跳”,监测“地下”信息,依靠各种科技设备“捕捉”地震的踪影。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之际,很多市民关心的是:现在青岛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如何?昨日,记者来到市地震监测中心,近距离探访“神秘”的地震监测工作。虽然是周末,但是由于地震监测工作的特殊性,监测中心一直是24小时有人值守,时刻绷紧神经。 现场 实时传输大地“心电图” 走进位于同安路的青岛市地震监测中心,在监测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守在一排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墙上的显示屏上,不停刷新着类似“心电图”的画面。 “现在青岛有七个测震台,在屏幕左边的地图就是它们分布的位置。 ”工作人员孙连绪介绍说,测震台站一般选在比较僻静、干扰较小的地方,其中一个测震台就在灵山岛上。 “台站端设有地震计,就是一个传感器,负责测量、拾取大地的‘脉动’信息;然后由数据采集器进行记录,再经过传输系统,实时传输到中心,就是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心电图’了。 ”青岛地震局监测专家、高工潘元生让记者在一台电脑上观看各个测震台传输过来的实时数据,屏幕上出现了高高低低、上下波动的类似“心电图”。他解释说,这就是测震台监测到的大地的 “心跳”,一秒钟采样50-100次,工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地下的活动。 “青岛有7个测震台,又与烟台、威海等周边区域的18个测震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实现了与省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据介绍,我市已经建成了覆盖半岛的青岛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网内子台数25个。记者从市地震局获悉,现在市内四区能够监测到的地震级别由2.0级以上提升至1.5级以上,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级由2.5级以上提升至2.0级以上。同时,完成地震速报、也就是确定网内“地震三要素”的时间,由原来的10到15分钟缩短到5分钟。 现状 地震监测台网覆盖全市 “1.5级地震,人一般感觉不到,但机器能测到。 ”潘元生告诉记者,在实际的地震监测工作中,特别是在台网比较密集的地方,更微小的地震,比如0.7级、0.8级地震也能测到。市地震监测台曾于2003年和2004年,监测到崂山出现了小震群活动,在2004年11月,监测到其中一场0.6级地震。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在监测中心,记者看到,除了测震台网,还有地震前兆台网的信息。它是通过专用前兆仪器设备,捕捉地震发生前的地应力异常、电磁异常、地下水动态变化等,作为未来地震预测的参考依据。据介绍,目前,我市地震前兆台网由9个地震前兆台组成,分布在崂山、即墨、胶州、平度、黄岛、胶南、城阳、市区等。 “目前,在地震监测技术手段方面,我市已经建成测震台网、地震前兆台网和强震台网三套台网系统,还建有宏观前兆观测网络。 ”据介绍,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先进水平。在全市100多个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通过对鸟类、鱼类、穴居哺乳类等动物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 灵敏 人工爆破系统也发警报 在监测平台上,记者看到其中不少是爆破震动的记录。“经常有市民打电话来反映,说是感觉到地震,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附近有工程爆破作业。”市地震监测中心主任万连初告诉记者,因为现在不少施工进行爆破,让附近的市民有“震感”,误会发生了地震,虚惊一场。 据介绍,市地震监测中心咨询电话24小时开通,通宵值班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有遇到 “夜半惊铃”的经历。 “有市民半夜两三点钟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地震了,表示自己不敢在家里睡觉。这个时候我们会先问清时间和地点,然后看设备是否有记录,安抚市民的情绪。 ” “不同的测震台数据汇集到一起,经过系统识别判断,超过一定限定值就发出警报。 ”监测专家潘元生表示,由于测震设备灵敏度高,比较大的爆破也可能发出警报,然后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天然地震还是人为爆破。 “有时候,连日照、连云港的爆破,青岛测震台网中心也有感应显示。 ” 相关链接 我市不属于地震频发区 据史料记载,青岛历史上未发生过大地震,最大地震为1506年即墨鳌山卫4.8级。1992年1月23日,距青岛市117公里的南黄海发生5.3级地震,青岛市区和胶南市有强烈震感,影响烈度为5度。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青岛的胶州、平度、即墨遭受严重破坏。 青岛市不属于地震频发区。尽管青岛周边被三条地震带所环绕,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记者 董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