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岁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自己的近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首要大事就是建立一个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近、现代工业体系:第一辆汽车、每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油轮、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缔造这一项项伟大壮举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国有企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新中国的前30年,本着艰苦奋 国企难,改革亦难。曾几何时,国企改革脱困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主题词,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200多亿元;仅仅10年后,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可实现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100多万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只要国有企业不倒,中国经济就不会倒”,中国经济实现了一枝独秀,与国有企业着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密不可分。 在高铁领域,中国人用5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创造了运营时速486.1公里的新纪录;在航天领域,以国企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在电力领域,中国人用5年时间研制出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国有企业是书写“中国创造”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没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就没有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没有“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海拔,就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建成人间天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一支支常年奋战在高寒恶劣环境下的建设者队伍,不计条件,不讲困难,书写着挑战人类极限的奇迹;一个个肩负着争创世界一流时代重任的光荣群体, 矢志不渝,勇于创新,为实现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顽强拼搏;一群群危难之处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可以置生命安危于不顾,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挺身向前——他们属于国有企业, 是共和国之脊梁,他们以忠诚铸魂,以责任立世。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自主权的先锋。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国之企业间的较量。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与我国经济地位还不相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还很小。但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经济主权。2011年,我国有61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有企业可谓居功至伟。 眼下,国企在发展与改革中凸显出来一些问题与现象,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有些人对国企发展现状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误解。同时,社会上出现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非议的论调。这种倾向与国有企业为法律所赋予的地位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都是不相符的。 国有企业在效率、垄断、腐败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与管理提升加之纠正。但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主导和支柱。国企的力量显示着中国的力量,国企的力量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民生基础。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加剧劳资对立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催生私人资本,破坏社会稳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一些国家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其结果是制造出庞大的失业队伍和恶性通货膨胀,公有财产被瓜分后不但没有使绝大多数民众成为“所有者”,却使少数人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 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在公益性、自然垄断性、部分资源性、关系国家安全、民间资本无力投入的高资本与高技术密集、外企可能垄断同时民营企业薄弱的行业,国有企业承担着诸多其他性质的企业所不愿、不能、不应承担的角色,国有企业的价值不可替代。毫无疑问,在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创造更多辉煌。(新闻观察员 温源) |